問題就很難解決。
中國的造船工業規模有限,想要一下子造出他想要的足夠數目地各類戰艦,目前是根本不可能的。
孫綱能夠選擇的途徑,除了國內全力自制以外,就是向海外訂購了。
一開始孫綱還擔心錢的問題,但是從李鴻章要他擬一個擴建海陸軍的條陳的樣子來看,象是一副財大氣粗的樣子,他的心能略略放了下來。
後來是聶士成來拜會他,從聶士成的話裡瞭解地。他才知道,原先戶部的國庫雖然經過“己亥之亂”被亂民哄搶損失了一部分庫銀,但聶士成部武毅軍進駐北京之後,查點戶部庫房,還有庫銀6000萬兩,如果想要擴軍的話,錢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孫綱這才想起來,因為歷史的程序已經發生了重大的改變,中國避免了兩次災難性的對外賠款(甲午戰敗對日賠款和“庚子賠款”)。國家的財富因此沒有大量流失,國民經濟一直在緩慢地發展,沒有陷入停頓。
這些沒有白白流失的財富,為孫綱地擴軍計劃,可以說提供了雄厚的物質保證。
這個“蝴蝶效應”的影響之深遠,其實遠遠超出他自己的想象。
錢的問題既然不大,那麼買船就有了保證。
中國海軍,很可能迎來繼“海防塞防大討論”後的第二次購艦高潮!
但這一次,因為有了他這個對海軍船學炮說的研究已經有相當“造詣”的穿越者。中國海軍的購艦計劃。應該不會象上一次那麼盲目了。
上一次地海軍購艦計劃,因為中國海軍處於初創階段。對國外地情形大家都不甚瞭解,因而買回來的艦船花費巨大,但並不適合中國海軍,比如說一開始買回來地英國倫道爾式炮艇,船小炮大,被稱為“蚊子船”(真是太形象了),雖然有巨大的火炮,但卻不能在海上和鉅艦交鋒,後來的“超勇”級巡洋艦雖然經過了改良,但也沒有脫去“蚊子船”的影子,而且缺少防護,以至於在後來的大東溝海戰中悲壯戰沉。
中國海軍的拓路者們後來吸取了經驗教訓,以後從英國購進的“致遠”級巡洋艦總體效能還算不錯,從德國購進的“定遠”級戰列艦、“經遠”級巡洋艦和“濟遠”級巡洋艦的效能在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