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4部分

名義連發兩道諭旨,一是授予恭王議政王兼軍機大臣,一是補授其宗人府宗令。十月初二日又連發兩道諭旨,一是補授總管內務府大臣,一是著管理宗人府銀庫。

兩天之內,連發四諭。奕訢得到了幾個最重要的職務。其中尤其是議政王這一頭銜,使他明顯地凌駕於其他諸王之上,成為兩宮太后和幼帝之下的第一人。

而宗人府位居內閣六部之上,宗令是宗人府最高長官,是管理皇族內部事務的要職。宗令有權賞罰皇族成員。這就賦予了奕訢明正言順地處分顧命大臣派系核心要員載垣、端華和肅順的特權。而總管內務府大臣是管理宮廷事務的最高長官,因接近皇帝掌握實權也是一等一的實權職位。

清朝宗室的爵位分為十二等: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第一等爵位是親王,第二等爵位是郡王,第三等爵位是貝勒,第四等爵位是貝子。滿清宗室爵位劃分為十四等。應以十二等為是。恭親王不僅襲爵位於第一等,同時手中權力滔天在朝臣之中不做第二人想。

不僅如此,兩宮太后秉政之初,對恭親王奕訢也是非常倚重的。

慈禧秉政之初,一切政事尚未熟習。不僅有顧命大臣派系制衡窺視,且京中黨派分歧尤難操縱,外交之事又不易辦。恐己不易壓伏,遂引恭王以為己助。恭王當國久經歷多,故倚之如左右手。

這是符合實際情況的。因此除授予上述的要職外,兩宮皇太后又加給了奕訢許多恩典。

例如不久後的十月初八日,賞賜奕訢親王爵世襲罔替,奕訢堅辭改賜親王雙俸,為此特頒上諭,加以表彰:

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再三申明,此係先帝恩旨,而該王辭謝倍力,聲淚俱下。兩宮皇太后未忍重拂其意,不得已姑從所請,將世襲親王罔替之旨暫從緩議,俟朕親政之年,再行辦理。恭親王奕訢著先賞食親王雙俸,以示優禮。

這裡的“此係先帝恩旨”,顯然不是事實。因為咸豐帝臨死前對其弟奕訢是有猜忌心理的,不然不會將他排斥在顧命八大臣之外。但是現在這樣說,就使恭親王執掌朝堂大權顯得更加合法化,不僅是兩宮太后的意思,也是咸豐帝的本意了。

又在當年十月初十日,兩宮太后懿旨,命大學士會同六部九卿,詳議具奏奕訢生母康慈皇太后應如何議加尊諡,這是恭親王奕訢的一塊心病。

兩宮太后不等咸豐年號過去便如此迫不及待拉攏恭親王,顯然恭親王此時對於兩宮太后而言,數其再怎麼重要都不為過。

十月二十一日,大學士九卿會議,同上奕訢生母康慈皇太后尊諡,請升祔太廟,並據請將前上尊諡改擬,加至12字,以表尊崇,諡曰:“孝靜康慈懿昭端惠弼天撫聖成皇后。”對奕訢生母的尊重,就是對奕訢的尊重。

十二月初九日,兩宮懿旨“恭親王長女聰慧軼群”,晉封為固倫公主。“所有服色體制,均著照固倫公主之例”辦理。清制中宮嫡女曰固倫公主,妃嬪所出稱和碩公主。若中宮撫養宗室女遣嫁時,禮遇可比之和碩公主。因此兩宮太后對非皇后的奕訢之女賞固倫公主名銜,是有清空前絕後之一例,這表明慈禧和慈安兩位太后對奕訢的信任和不遺餘力的拉攏。

同治元年正月初一日(1862年1月30日),為了進一步鞏固和拉攏王公黨勢力,兩宮又下懿旨賞王公黨領袖恭親王奕訢在紫禁城內坐四人轎,又恭親王之子載澂賞戴三眼花翎。

這一切都說明了兩宮太后,尤其是慈禧,起碼在初掌朝堂期間對奕訢是十分重用的,這是應有之理。

無論兩宮太后權勢有多滔天,畢竟他們是後宮女人,不可能出得後宮親自執掌朝政,必須推舉出一位或者多位代,理人出來才成。

再說咸豐帝死得太過突然,兩宮太后還沒來得及培養黨羽,又得面對顧命大臣派系對權力的挑戰,不著緊拉攏恭親王才叫怪事。

不管恭親王跟咸豐帝之間關係如何,作為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的親弟弟,又是雄懷大志的能人,絕對不可能眼睜睜看著大清政權落入顧命大臣之手。

當年聖祖康熙為了扳倒顧命四大臣花費了多大代價,誰都不可能將希望放在年不過七歲的同治小皇帝身上。慈禧和慈安兩位太后比不上孝莊太后,同治皇帝肯定也比不得聖祖康熙厲害。

以事實觀之,既有兩宮持政,可無須輔佐之人。慈禧深感恭王在朝堂助己,以其女為大公主,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