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慈安欲對李蓮英行使“杖責”,竟有後宮中人為其“緩頰”說情。如此看來西宮慈禧能力和權力大於正宮慈安,已是後宮之中為人所共知的事實,不是慈安眼下所謂的正宮地位所能決定的。
而且這時候,帝后黨與王公黨之間的聯盟也出現了問題,因為顧命大臣派系此時已經奄奄一息,根本就用不著帝后黨與王公黨聯合對抗,隨便哪一家只需稍微費點力氣便能將之徹底幹掉。
這時,就是考慮收穫分配戰利品的時候。
無論帝后黨還是王公黨,都想分得那一塊最大蛋糕,因為利益衝突兩派之間也開始出現矛盾糾紛。
帝后黨認為自己是正統,收拾了顧命大臣派系之後,理應得到最大的好處,也就是顧命大臣派系徹底倒臺之後,他們所留下的關鍵位置大部分都要歸攏在帝后黨一系手中。
王公黨方面也認為自己勞苦功高,在對付顧命大臣派系時出了大力,理應得到與付出成正比的收穫,顧命大臣派系倒臺之後留下的空缺,應該由他們來主持分配,這是理所應當的事兒。
兩派人馬對於戰果分配的要求實在差得太遠,心中不滿之下關係要是還能維持得下去那真叫奇蹟。
而且兩宮太后具體可以說慈禧太后對於權力的掌控欲實在太過強烈,她的目標是徹底掌握朝堂唯我獨尊,哪會給自己培養出一方可以制衡的勢力出來?
王公黨首領恭親王還有幾位親王以及郡王都是野心勃勃之輩,此時恨不得朝廷恢復清初之時的‘八王議政’制度,將朝廷大權全部收歸於王公黨一方,最不濟也得成為朝堂第一大勢力,有與帝后黨分庭抗禮的實力,不然他們費這麼大力氣嗎搞掉顧命大臣派系幹嗎?
而且此時恭親王主持的洋務運動也在大清如火如荼的展開,獲得了一大批在鎮壓太平天國戰爭中崛起的地方實力派支援,聲勢之盛威望之大一時不做第二人想。
可就在這時,來自慈禧太后的嚴厲打擊,直接讓恭親王從雲端跌落泥坑,從此帝后黨與王公黨關係出現巨大裂痕……
第672章叔嫂
慈禧皇太后是帝制時代中國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稱聰明幹練,尤其擅長擺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繫清廷的絕對權威。
而作為王公黨領袖的恭親王,其與慈禧太后的關係只能用複雜來形容,他們之間的合作度過了剛開始時的蜜月期,隨著顧命大臣派系的衰落,因為利益衝突等等原因開始出現分歧。
慈禧同他的小叔子恭親王奕訢之間的關係,恩恩怨怨,起起伏伏。從咸豐十一年(1861)他們精誠合作起,他們有密切的合作,也有尖銳的衝突。
坊間流言,甚至猜測慈禧和他的小叔子恭親王奕訢之間關係曖昧。這當然是政敵耍的一種誣賴手段,他們之間純粹是一種政治關係,一種利害關係。
至少吳可印象裡的恭親王,在女色方面還是比較節制的,最起碼和其他八旗王公相比如此,更不要說和身居權力核心的慈禧太后有什麼姦情了。
只是感覺恭親王在政治手段方面能力真的一般,不僅比不上依靠小手段上位的咸豐帝,甚至連初嘗權力美妙滋味的慈禧太后都有所不如。
咸豐帝在承德行宮因御女太多而掛掉之後,兩宮太后在王公黨領袖奕訢的緊密配合下,一舉壓制了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大臣派系,取得了同治初年在朝堂權力爭奪上的優勢,基本上掌握了大清的最高統治權力。
此後,當務之急是繼續打壓削弱顧命大臣派系,同時還得穩定人心控制大局。
而控制大局的關鍵是儘快組成新的領導班子,以免造成權力真空和讓人措手不及的變故。新的領導班子的組成,首先表現在對恭親王奕訢的重用上。
恭親王奕訢是個不可多得的能臣。其在聯合帝后黨打壓箍命大臣派系時,運籌帷幄弛張有度,上下聯絡左右周旋,是個掌握朝堂大權的核心人物。
而慈禧初涉政壇缺乏經驗,但她慧眼識人膽略兼備。對奕訢,她用而不疑付以重託,使奕訢放開手腳地去謀劃,終使帝后黨與王公黨聯盟在與顧命大臣派系的鬥爭中取得巨大優勢。
這次朝堂鬥爭,慈禧設謀在先慈安聽命於後,凡此皆那拉氏之謀,而元后(慈安)但贊成之而已。而慈禧與恭親王奕訢,在此期間配合之默契堪稱珠聯璧合,是帝后黨與王公黨能取得巨大優勢的關鍵所在。
因之,對奕訢,在同治小皇帝基本坐穩皇位後,於咸豐十一年(1861)十月初一日,兩宮皇太后以同治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