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向圍城叛軍進攻。
圍城叛軍由於丟失了呈貢、晉寧、澂江等重要地區,昆明城下部隊的側後暴露在清軍兵鋒面前處境突然變得十分不利起來。
清軍收復品貢和晉寧的同時,為了牽制叛軍的兵力截斷圍攻昆明叛軍的後路,總兵楊玉科曾奉岑毓英之命,率領清軍數千人,由東川繞道四川會理州,從阿雞魯渡口渡過金沙江進入雲南。
楊玉科聯絡當地的團練武裝,採取聲東擊西的手法,於1868年3月相繼襲佔了大姚縣的苴卻(今永仁縣城)、元謀等地,4月又佔領了武定、祿勸。5月駐守羅次的叛軍徵南大將軍張遇泰不戰而降,隨後楊玉科率清軍向富民進攻。
楊玉科部的迂迴行動,威脅著叛軍的後路。為了改變這種不利局面,叛軍首領杜文秀急派大司衛姚得勝等率軍數萬由大理東援。
6月中叛軍由大姚、祿豐、富民三路齊進,分攻元謀、羅次、武定。楊玉科在富民連吃敗仗,只好收縮兵力退守羅次。
駐守富民城的大司衡楊榮率叛軍尾追清軍,與祿豐叛軍一起進攻羅次城,清軍接連戰敗楊玉科又被迫率部退守武定。
叛軍在佔領元謀、羅次之後,立即集中兵力於武定方向,迫使雲南布政使岑毓英再次派兵前往增援。
楊玉科在武定修築土城碉樓,妄圖扼險頑抗。叛軍以溼木柴堆積成比城樓還高的柴樓,上面架設槍炮,轟擊城內清軍。柴樓遭清軍破壞叛軍又挖掘地道,埋設地雷炸城,終於在11月1日佔領了武定州城和祿勸縣城。
……
1868年3月當滇西十萬叛軍進至昆明城郊時,馬如龍部將楊先芝、馬天順、馬文成等率部倒戈響應,隨即東進佔領了尋甸和嵩明州城。
尋甸、嵩明是昆明東北的門戶,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尋甸、嵩明叛軍與圍攻昆明的叛軍互相呼應、配合,對清軍威脅甚大。
當時,雲南巡撫劉嶽昭所部湘軍仍在貴州,僅總兵李家福率領的少數先遣部隊到達曲靖,雲南布政使岑毓英則在昆明城下與叛軍激戰,均無力顧及尋甸、嵩明兩地,只能眼睜正放任叛軍施為。
巡撫劉嶽昭於5月7日,率軍到達曲靖後,經過三個多月的準備,於8月開始督率所部湘軍和新募黔勇二萬餘人,向尋甸進攻。
總兵李家福率部自馬龍進,總兵謝景春率部自沾益進,總兵全祖凱率部自功山進。三路分進合擊尋甸。
8月9日,李家福部佔領了尋甸東北的七星橋。接著謝景春、全祖凱等部也相繼奪佔了清水溝、金所等要隘。清軍紮營於近城的文筆山、鳳凰山、望城坡等處,用大炮不斷地向叛軍營寨轟擊。
叛軍固守城內頑強抵抗,清軍一時久攻不下。12月四川候補道劉嶽曙(劉嶽昭之弟)率領湘軍二千八百名,由貴州到達雲南趕至尋甸增援但仍無進展。
叛軍大司衛姚得勝、大司衡楊榮於攻佔武定之後,即轉旗東向,於1869年1月21日佔領果馬,進至尋甸城下。
1月30日夜晚,叛軍突襲望城坡清軍,清軍大營中大火突起,全祖凱部四處逃散。次日黎明總兵謝景春部倉皇撤退,副將賀連璧也棄營逃竄,叛軍乘勝佔領七星橋、草壩等地。
2月1日叛軍向文筆山清軍大營發起攻擊,清軍紛紛敗退,逃往曲靖、馬龍、沾益等地,尋甸隨之解圍。
尋甸一戰,回民叛軍重創了雲南巡撫劉嶽昭部清軍。劉嶽昭哀嘆:“諸軍精銳大半損折,勢難裹創復戰”。雲南布政使岑毓英也承認:“此次尋甸失利,……全域性幾至動搖”。
隨著清軍援軍不斷趕來,與圍困昆明的十萬叛軍不斷交戰,雙方互有勝負看似叛軍還佔了一些優勢,實則情況對叛軍方面十分不利。
經過與清軍援軍不斷交戰,圍城叛軍已失了初起之時氣勢如虹的銳氣,隨著戰鬥規模與清軍數量的不斷增加,局勢逐漸偏向雲南清軍方面傾斜……
第684章戰備
“大人,諒山發來安南緊急戰報!”
兩廣總督衙門,督標衛隊傳令兵急匆匆向處理公務的吳可彙報。
“哦,快快拿來!”
吳可聞言心頭凜然,急忙放下手中公務接過傳令兵遞來信件。
“等會通知張先生他們,就說本督有要事找他們商量!”
吳可首先檢視手中信件封口火漆,見沒有問題這才開啟了信封順便吩咐道。
傳令兵應了聲‘喳’便匆匆離去,不過一會時間隸屬於總督衙門的幕僚團隊趕了過來,雙方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