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可坐鎮廣州冷眼旁觀,儘管朝廷一再暗示要求兩廣清軍出兵雲南,幫助當地清軍緩解叛軍帶來的壓力,不過都被他一一巧妙婉拒。
此時他還在等待朝廷的回覆,是否出兵介入安南內部戰事。
像這樣的‘國家大事’,以朝廷的遲鈍以及低效來說,想要在短時間內做出決定可不容易,尤其對手是世界第二號列強法國之時。
所幸吳可的摺子遞得夠早,此時參與安南內戰的法國軍隊人數不足三千,黃鼎鳳部還能應付得了,這給了吳可做好完全準備的時間。
不知道是不是失敗的次數太多,儘管有反國軍隊直接參戰,但是安南國在這段時間內並沒有發動大規模的反擊戰,安南中南部的局勢安靜得讓人害怕,誰都知道這只是暴風雨前最後的寧靜而已。
倒是法國人耐不住寂寞,零星的跟黃鼎鳳部打了幾仗,互有勝負誰也沒能討到便宜。
這表現就很了不得了,雖說法國佈置在遠東殖民地的軍隊,都是法軍中的三流人馬,但黃鼎鳳部這麼一支由土匪武裝轉變而來的軍事力量,能在小規模衝突中跟法軍打個不相上下,這表現怎麼說都十分強悍。
當然這事也好理解,法國人名頭雖大,但主要實力都在歐洲大陸,亞洲雖有他們的殖民地但眼下重視程度真的很一般,派駐而來的軍隊基本上都是法軍的二三線部隊,戰鬥力究竟如何真不好說。
黃鼎鳳部就不同了,雖然是土匪武裝出身,但自大成國建立到滅亡一直都在戰鬥,戰鬥經驗之豐富根本不用多提。
到了安南之後也沒消停過,最少半年都要打上一場,多的一月一場大戰都經歷過。雖說安南國部隊實力差強人意,但總是一國之正規軍還是有點實力的,黃鼎鳳手下人馬一直都在刷戰鬥經驗。
手下人馬有足夠的戰鬥經驗,兵力又足夠雄厚始終維持在五萬之數,加上吳可透過秘密渠道輸送的大批火,槍彈藥,在火力方面也不比法國殖民地軍隊差,最後能有那麼個結果也可以理解。
為了支援黃鼎鳳部與法國軍隊的戰鬥,吳可這次可是下了決心,一次性給其送去了五千杆國產火,槍以及配套彈藥,同時還在諒山城積極組織小股部隊的山林游擊戰演練,一旦情況不對立即直接查收安南戰事。
此時的兩廣清軍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安南身上,其餘精力也基本上注視著京城動向,至於雲南的死活根本就沒放在心上,最多也就是防備雲南的亂局影響到臨近的廣西,同時也警惕法國人對雲南和安南交界地區的滲透。
當然,為了避免雲貴清軍一敗塗地,吳可雖然不爽雲貴總督勞崇光,但還是在暗地裡支援了不少軍火物資,當然都是要真金白銀來換的。
而且勞崇光也不是一無是處,當初兩廣清軍剿滅偽大成國時,最後發起總共之時他可是親臨前線,對於戰火併不是一味的抗拒和害怕。
……
再說昆明戰事,清軍攻佔呈貢後,雲南布政使岑毓英即令部將何秀林率部攻澂江,王正坤率部助攻晉寧,他本人亦馳赴晉寧督戰。
叛軍首領杜文秀為救援晉寧叛軍部隊,急派張禧和馬天朝率援軍萬餘人前往,紮營於城西南的觀音山一帶。澂江叛軍也受命前往支援,紮營於城東的盤龍寺。
為了阻止援軍與城內叛軍會合,雲南布政使岑毓英又調派部將張保和等率兵三千餘趕至晉寧。11月2日清軍向觀音山進攻,經過激戰叛軍支援人馬受挫,馬天朝等戰死損失人馬超過三千。
而從澂江前來的叛軍援軍,亦因何秀林部清軍進攻澂江而撤走。在晉寧叛軍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清軍於11月3日發動總攻。經過一天一夜的激戰,叛軍便彈藥告竭,將士一千餘人戰死城牆,張元林僅率少數人突出重圍轉移至澂江。自月20日清軍攻入晉寧城內,至11月4日晉寧失守,城中國叛軍與清軍在城內日夜交戰,相持七十七日之久,最後依舊免不了全軍覆沒城破人亡的下場,當然進攻清軍的傷亡也十分慘重,收復晉寧後必須經過一段時間休整才有再戰之力,防守晉寧的叛軍也算達成部分目的。
呈貢、晉寧先後失守,澂江日益孤立。叛軍大將張元林在作戰中身受重傷,退入城內後思想動搖,暗中向清軍乞降。11月27日黎明,清軍乘叛軍不備,在張元林接應下突然攻城。叛軍中郎將張鵬程等一千餘將士在戰鬥中戰第,澂江不久後也被清軍收復。
雲貴清軍在南面戰場上的勝利,打通了由省城通往滇南的通道。雲南布政使岑毓英隨即進駐省城昆明,與署理提督馬如龍一起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