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0部分

心中難免惴惴。沒想到陝甘回竿矛盾激烈到這等地步,看來想要以溫和手段解決根本沒可能。

同時左宗棠又告之回漢矛盾另一衝突點——地畔相爭!

地畔相爭是回、漢衝突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陝甘地區著名的皮影戲《打羌白》第二齣回回頭目馬盛上臺有四句道白:“家住沙窩在馬家,地畔相爭動殺伐。”

所謂“地畔相爭動殺伐”一句,指的就是同治回變起於地畔相爭。同治以前,回、漢田畔相爭主要發生在回、漢人口分佈密集,人均土地較少的地區。關中回民人多地少,對農耕之事相當重視,不但吃苦耐勞,而且懂得精耕細作,甚至不惜以小麥換漢人糞灰肥田。

正因為如此,許多不為漢民所重視的邊角之地,大都變成了收穫頗豐的高產之區。例如大荔沙苑回民善於農事,會經營沙地,護沙的工作做得很好,白馬營的糧食產量很高,是從前人稱為“金糧”的產地。

相對於一般的漢人,回民較為富裕,有一定經濟能力去購買新的土地,而地少人多的現實情況也使得這種擴充套件的慾望更為迫切。

以回民巨堡南王閣為例,該村回民人口眾多。有一千數百戶,北部羌白鎮、東部八女村以及西部的畢家村均為漢民所居,唯有南部為回民勢力範圍,但又鄰近沙苑,土地較少。回民富裕而地少,所以盡力向漢人買地,南王閣西面金水溝一帶的土地逐漸購為已有。

對於那些離本村較遠的田地,只要漢民肯賣,也不惜受跋涉之苦,重金買人。比如南王閣的回民在距離本村20里路的姚期寨買地,地裡沒有糞,要從南王閣運去,每日只能運一同半。

漢人則利用回民買地心切切的心理,意圖高價把地售出,但另一方面又擔心一售地與回民,便永不能贖回來了,所以不願把地售給回民。矛盾彷徨之中,衝突由此而生。

而陝甘地區週期性的集市或廟會既是鄉村商品交換的場所,也是人員彙集、大眾娛樂的場所,在鄉村生活中佔居重要地位。趕集時,雙方往往因為細故小事發生爭鬥,甚至引發械鬥,殺傷人命。

同治以前,涇陽的經紀牙客對於販羊牛為業的回回很不公平。漢人來賣豬,經紀牙客很順利地給的是好價錢。回回賣牛羊,他們百般習難,估的價錢很低。因此涇陽縣流行著兩句話,就是“黑豬賣的是白銀子,白羊賣的是爛銀子”。

而且,回回賣了牛羊,往往不能及時收到錢,有時長達一兩個月。西安魚化寨這一帶過去漢、回雜居,常因此故打架,後來便鬧成大禍。從前七月十一日是雙水廟漢人過會的日子,回民小販常上這裡來趕會。漢人吃柿子論把兒(蒂)算錢,但漢人或把把兒吃下去,或拋掉,結果打起架來,回民經常吃虧。

八月十四日是三會寺回民的會,漢人就去趕集。有一天集上雙方打了架,死回民六人,漢民一人。結果告到官府,回民被轟下去,從此回民便銜恨在心,以致積怨成仇,弄得不可收拾。

第666章扯皮

左宗棠這麼急著秘會吳可,不是為了在吳可面前炫耀他對陝甘回亂的瞭解,而是找支援來的。

別看福建搞洋務興辦船政局弄得轟轟烈烈紅紅火火,可畢竟福建洋務才剛剛開頭,除了口號喊得響亮其它地方只能用一窮二白來形容。

左宗棠明白這一點,所以便急匆匆找上了吳可。

作為南方三督聯盟的兩面旗手,關係又是鐵得不能再鐵的好朋友,左宗棠十分清楚兩廣地區實力到底有多強。

在吳可的保駕護航下,兩廣不僅建立的完善的輕工業體系,各種輕工業產品能夠做到完全國產化,還有一部分產品甚至賣到了外國。

如此成績放眼真個大清都是獨一無二的,當初左宗棠聽到訊息的時候振奮不已,第一時間來信要求吳可主動宣傳,將這樣大振官民士氣的好事宣揚出去,幫助本就火熱的洋務熱潮更填一把大火。

可惜的是吳可不願出這樣的風頭,讓左宗棠遺憾不已備感失落。

不過兩廣出產的輕工業產品,卻是在福建市面上大行其道,活躍了福建經濟不說還引得一干福建富豪紛紛效仿,這對左宗棠來說卻是一樁好處,不用官府親自動手民間便自發形成一股大辦輕工業的浪潮。

正是因此,左宗棠才更加明白兩廣實力之雄厚。要不是吳可隱藏得極深,又將治下輕工業新式工廠分散各地的話,只怕兩廣早就成了洋務運動的興盛之地。

福建推行的很多洋務舉措,其中都有兩廣支援過來的人才幫忙,這才免去了花大價錢請洋人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