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4部分

把隊伍給打散了,要不是有淮北地區這樣穩固的大後方支援,只怕當時的情況更加糟糕。

等到隊伍全部打散之後,李鴻章便與之前的老大分道揚鑣各奔前程,他先是透過關係在江南大營和春處謀得一個職位,而後又跑到氣勢如虹的湘軍投奔老師曾國藩,之前的經歷可謂坎坷。

他一直都難以忘記當時淮北清軍的赫赫威風,不說淮北清軍依靠區區淮北貧瘠之地,跟全盛時期的太平軍打得平分秋色,這還是淮北清軍依靠自身,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做到的。

在李鴻章眼中,這絕對是不可思議的事兒。

別說他孤陋寡聞,當時湘軍的氣勢有多強盛,一路從湖南殺出將太平軍輕鬆趕出湖北,然後又與太平軍翼王石達開大戰於江西,一時風頭無兩好象一鼓作氣便能將太平軍給滅了一般。

可最後結果如何?

湘軍憑著一股氣勢打瘋了,戰線拖得太長被太平軍抓住機會,幾個回合下來差點全軍覆沒,就連老師曾國藩都被困於南昌城一年之久。

當時整個江南戰場一片糜爛,只有淮北清軍的表現才算亮眼,在與太平軍主力人馬的對戰過程中從來都沒吃過大虧。

讓李鴻章印象深刻的是,他所在團練於淮南作戰之時,與當地崛起的淮南豪傑多有接觸。在李鴻章看來這些淮南豪傑都是經歷過戰火,能力十分出眾之輩。

當時李鴻章奉所隨老大之命拉攏這些淮南豪傑,結果自然無功而返。

這些淮南豪傑手頭的實力,一點都不比李鴻章所在團練差甚至更強,在戰火紛飛只講究拳頭的時候誰會鳥他?

而讓他羨慕嫉妒恨的是,當時接觸的淮南豪傑,無比表示出對淮北清軍的嚮往投靠之意,只可惜淮北清軍招人太過嚴格,他們這些勢力強大的淮南豪傑想要加入都不容易,除非他們願意放棄手頭一切實力在淮北清軍中從頭再來。

在李鴻章眼中,當時的淮北清軍和吳可就是一塊響噹噹的金自招牌,於戰火紛飛的江南之地可以一呼百應,只要吳可願意便可輕鬆聚集整個淮地勢力共同對抗強大的太平軍!

只是讓李鴻章搞不明白的是,當初吳可的聲望那般浩大,他竟然視而不見只一門心思發展淮北清軍,當時他還暗地裡嘲笑過對方,可等到老師曾國藩被朝廷忌憚不得不裁撤湘軍之時他才恍然大悟……

第691章商討

後來,吳可升任兩江總督,風頭一時無兩……

當時李鴻章加入老師所在湘軍,奮戰於江南和湖南兩地,對於兩江主戰場的關注自然不會少。

吳可當真出手不凡,剛一赴任便組織了一次規模浩大的金陵圍攻戰,數十萬清軍圍繞金陵城與太平軍大打出手,太平軍除了翼王石達開之外,所有知名將領幾乎全部被迫迴歸,並在戰鬥中處於劣勢。

雖然因為江南大營扯後腿功虧一簣,但吳可以及兩江清軍名頭可謂震耳欲聾。

之後吳可又兩次率軍救援京畿,跟英法聯軍打得不可開交竟不落絲毫下風。這戰鬥力大有爆表之嫌。

也不知道是不是太過風光引起了咸豐帝的忌憚,吳可第二次救援京畿成功後,不久便被任命為兩廣總督,說是平調其中內裡像李鴻章這樣的官場老油條怎麼可能看不出實質?

就連老師曾國藩,當初接替兩江總督位置時心中也很不舒服,因為他將面臨後吳可時代的種種麻煩,這一切都是朝廷強行推動所致,可以說曾國藩算是遭了無妄之災,當然在外人眼就是不是這樣就不好說了。

之後幾年時間,李鴻章組建淮軍混得風聲水起,反到是吳可去了兩廣後雖偶有風聲傳出,卻不再像之前那般耀眼。

因為高層的不對付,兩廣與兩江方面關係一度變得十分惡劣,甚至老實曾國藩還搞出設卡加增厘金這樣的手段噁心兩廣方面。

李鴻章作為湘軍中人,自然要站在老師一邊跟兩廣唱對角戲。

當然,他從來都沒敢小瞧過兩廣總督吳可,以及他手下那幫驕兵悍將。他的淮軍組建可沒少沾光,自然不可能直接跳出來衝鋒陷陣跟兩廣方面打擂臺。

而且南方三督聯盟勢力極大,也不是他一個‘後起之秀’有實力挑釁的,於是在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沒有參與湘軍與兩廣的口水仗中,保持了一種局外人的淡然姿態。

等淮軍在圍剿太平軍的戰鬥中表現出色,他也跟著水漲船高一舉當上江蘇巡撫,之後他積極參與洋務成為洋務派核心大佬之一,後來又忙於剿捻根本就沒時間關注兩廣方面的事務,只是時有時無的聽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