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介意身上的功勞再多一點。就算不為自己的仕途,也得為家裡的小輩著想不是?
所以,咸豐帝親派的攤牌主官僧王就很不遭待見了,還沒等這位蒙古親王興沖沖回到京城,城裡就早已謠言滿天飛了。
說什麼難聽話的都有,最惡毒的是將僧王在八里橋之戰的拙劣表現重新扒拉出來一頓好批,直氣得喜氣洋洋進京的僧王差點沒吐血。
僧王也是個不肯吃虧的,留守京中大佬不給面子他做得更絕,一到京城二話不說便要接收那三千蒙古鐵騎。
吳可倒是無所謂,戰事已經不那麼要緊有沒有那三千蒙古鐵騎都不礙事,所以也沒聽那幫京中大佬的招呼給了人。
京中大佬與僧王等人之間的爭鬥,他可沒興趣參合一腳進去。
當然,不管兩幫重臣暗地裡如何齷齪爭鬥,與洋人談判的事情卻不能耽擱。
僧王抵達京城的兩天後,便下了正是文書給盤踞圓明園的聯軍高層,確定談判的時間和地點。
洋人顯然也不願拖延日久,立刻回覆了僧王確定了談判時間和地點,只不過談判內進行得十分不順。
也不知道僧王哪來的底氣,兩方剛一開始談判便要求列強聯軍立即從圓明園撤出,並歸還搶掠的所有財物,同時撤離通州和天津兩地。
大清此時對列強那一套外交談判並不熟悉,僧王也只是想著收復‘失地’,至於勝利者的戰爭賠償什麼的說也沒說。
按說這樣的條件已經很不錯了,聯軍本就頹勢已顯,就算眼下還佔著通州和天津兩城,可在清軍龐大兵力威脅下根本就守不住。
至於被禍害的圓明園提都沒提,只是要求聯軍主動撤離並歸還搶掠財物,這樣的要求自然一點都不過分。
豈料洋人根本就不吃這一套,好象完全沒注意到局勢的變化,在談判桌上態度強硬之極,最先逃出來的竟然不是出戰的英法兩國列強,而是一直都在列強聯軍陣營缺乏存在感的沙皇俄國駐華公使伊格那季耶夫,並拿出一份極為詳細卻又苛刻萬份的條約,要求清國代表僧王在上頭簽字確定。
條約主要內容有:1、中俄東段邊界以黑龍江、烏蘇里江為界,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劃歸俄國;原住這一地區的中國人,仍準留住。
2、中俄兩國未經劃定之西部疆界,今後應順山嶺的走向、大河的流向以及中國現有常駐卡倫路線而行,即從沙賓達巴哈界牌起,經齋桑湖、特穆爾圖淖爾至浩罕一線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