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顧命大臣派系已不足為慮,便將大部分精力放在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上,開始大規模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計劃興辦近代化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大清的近代化運動迅速開展起來。
以恭親王為首的洋務派決心很大,1862年在北京設立專門培養翻譯人員的“同文館”,1863年在上海設立“廣方言館”,同時兩廣總督衙門接到朝廷命令,要求總督衙門在廣州也適時開辦培養翻譯人才的‘廣方言館’。
這個倒是簡單,新年剛過正月十六吳可照會廣東巡撫衙門,要求他們在廣州城內擇址創辦廣方言館。
巡撫衙門又將任務壓到廣州知府衙門頭上,知府衙門動作很快不到半月時間便選好地址,並將房舍等一應整理妥當就等總督衙門接收。
同治三年三月初,廣州廣方言館正式開館授課,招收14—20歲之間的滿漢學生和20歲以上有功名的學子入館學習。館內設有英、法、德文班。學習期三年,畢業後派充各衙門翻譯。經費由粵海關支付。
同治三年春節過後,兩廣便進入發展快車道。
經過兩年多時間不間斷施工,由廣州到佛山,再由佛山到江門,佛山到肇慶,肇慶到雲浮,雲浮至茂名,江門至茂名,茂名至湛江,湛江至徐聞的官道全部修繕完畢,該平整平整該擴建擴建,整個廣南的道路交通建設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道路交通的便捷,使得從廣州到雷州半島沿途這些地區,在越來越興盛的商業來往過程中發展迅猛,各種各樣新奇的工業商品也開始充斥沿途集市商鋪。
吳可最關心的還是瓊崖的礦區建設,昌江礦區目前就是一個巨大的試驗田,作為吳可實驗各種近代化工業是否適合大清眼下環境的試驗田。
透過十三行伍家的關係,昌江礦區很輕鬆便從美工鋼鐵集團採購到一套近代鍊鋼和兩套鍊鐵裝置,目前裝置已經裝船運來瓊崖的海路上。
電報線路的搭建也在瓊崖道全面鋪開,儘管沒有穩定的發電裝置,但在道臺衙門的全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