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點也都沒顯得有蕭條跡象。
而且鄉勇隊依舊在淮北各大重鎮設立兵營,彈壓地方維護地方秩序,使得淮北之地沒因換了巡撫便出什麼亂子。
當然,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儘管吳可身為兩江總督依舊還是安徽巡撫的頂頭上司,但安徽巡撫翁同書畢竟不是他的嫡系手下,自然有自己的小心思想想法,明面上不敢破壞吳可之前的佈置但暗地裡可沒少小動作。
吳可對此倒是不很在意,只要翁同書沒搞得太過,想要動搖鄉勇隊在淮北的根基,讓他從別的地方撈點好處也好。
因為淮北算得上吳可的根本之地,對這裡的情況熟悉得很,所以也沒讓翁同書和淮北一眾官員陪同什麼的,只接受了他們的一次接風宴請便打發他們離開,他們想要看看一些比較真實的東西。
在淮北和毫州轉悠了一圈,本打算繼續向錄州方向視察過去,可是天不遂人願,這是從廬州突然轉來一封來自常州總督衙門的急信,告訴了他一個很不好的訊息,請他立即回去主持打大局。
吳可不敢怠慢,見信之後便派人給翁同書和二牛打了聲招呼,而後轉頭順著來時路徑原路返回。
來時走走停停花費了一個多月時間,回去時卻是快馬加鞭一路急趕,不過花費不到半月時間便趕回常州,回到總督衙門後他也來不及休整,第一時間將手下官員召集起來怒問:“這導師是怎麼回事,洋人又鬧妖蛾子了?”
第459章賣豬崽與華工
總督府正堂一番雞飛狗跳,吳可總算明白髮生了何事。
原來就在他四下巡視的當口,上海百姓卻是以法船偷偷載運華工出洋為由,毆斃其水手1人,引起租界法國領事強烈不滿。
後此事鬧得沸沸揚揚,法領事伊擔又受不住壓力出手截回一運人法船,157名華工獲釋。
這事在上海鬧得沸沸揚揚極為轟動,又涉及洋人的事務江蘇官員不敢怠慢,這才第一時間通知吳可,請他回來主持大局。
馬的怎麼把這茬給忘了?
賣豬崽啊,出洋華工多麼諷刺又慘烈的血淚史!
對於別的歷史事件可能他不太清楚,但賣豬崽這樣被後世影視小說介紹了無數遍的玩意,吳可想忘記都難。
“河水灣又灣,冷然說憂患,念我鄉里時,眼淚一串溼衣衫……”
記得前世看過的香港電視劇《大地恩情》的這首主題歌。這首歌唱的,是早期漂洋過海在外國謀生的華工,對故國故鄉的思念之情。
當然,吳可所瞭解的有關賣豬崽的事兒,基本上都是從電視劇小說上獲取的資訊,可能有些片面有些偏頗,但華工在外洋的日子真的很不好過卻是事實。
為了更深入的瞭解這些事情,吳大總督利用手頭資源,迅速找來許多有關方面的資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中國人素來安土重遷,不是到了萬不得已,一般是不肯離鄉背井的,更何況遠涉重洋,去到地球的另一方。
皆因山多地少,又地處南海之濱,香山人很早就有人被迫出洋謀生。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有香山人沿著“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洋船出洋謀生僑居。
宋、元之間的那場著名的崖山海戰之後,不少香山鄉民為躲避戰亂而大量逃亡海外。明朝以及清初,朝廷都實行海禁,規定沿海居民不得私自出海,“片帆寸板不許下海”;不得與外國通商,“敢有私下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東南沿海人民,包括香山人民,由於海禁而斷絕了生計,反而迫使他們冒險出洋謀生,漸成習慣。
清嘉慶五年,香山居民程世帝等十多人,乘帆船從澳門駛出,“望無涯際之海洋,與洶湧波濤奮鬥”,船行月餘,歷盡驚濤駭浪,來到了只有20來間“亞達屋”的檳榔嶼,在這個荒涼的島上,拖著長辮子的香山人居留墾田,建造著自己的異國家園。
在近代以前,華僑主要集中在東南亞一帶。不過,這些背井離鄉到海外謀生的華人,卻一直被視為“天朝棄民”,“祖國”不僅不關心他們在海外的生死存亡,反而認為他們死了活該,是罪有應得。
乾隆五年(1740年),荷蘭殖民者在爪哇屠殺逾萬華人,即歷史上著名之“紅河(溪)慘案”,訊息傳到國內,乾隆說:“天朝棄民,不惜背祖宗廬墓,出洋謀利,朝廷概不聞問。”
這還算好的,起碼那時候出去的國人雖然日子極為艱難,但周遭環境還不至於惡劣到活不下去,透過努力也是能夠出人頭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