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朝堂之上也不是一片贊成之聲,總歸與洋人打交道的事情朝廷都十分謹慎,有朝臣提出洋人在外海實力強大,要是想對海州不利該如何是好?
吳可對此也很是頭疼,不過他決定做的事兒,在沒發現明顯錯漏之前,就算有再大困難也會堅持做下去。
洋人戰艦厲害在外海幾乎無敵,吳可這時就是想建現代化海軍也晚了,不過只做近海防禦部署的話也沒那麼困難。
眼下英法列強是沒法溝通了,他們一心想著進京換約,不僅要維持原本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還想著依靠武力威懾增加不屏風條約數目。
這樣的事兒朝廷如何會答應?
沒錯,大清朝廷是腐朽了,而且還落後西方列強甚多,又封閉又保守,就吳可說來無論大清內部如何糜爛,也輪不到外人插手渾水摸魚。
封閉保守也有封閉保守的好處,起碼不是被外人逼到絕境基本別指望朝廷會退讓半步。眼下大清的對外局勢比起同時期歷史上要好得太多,首先便是去年的天津之戰並沒有戰敗,簽得那一系列不平等的天津條約。
不久之前的大沽口勝利更是助漲了朝廷的心氣,洋人再想依靠單純的武力威懾,想要達成目的可不那麼容易。
既然有朝臣主動提出了海防問題,朝廷也沒錢在海州修建連綿成林的炮臺工事,吳可既然提出了建設海州的想法自然有解決的法子。
英法美不趁手,不是還有西班牙和荷蘭這等國力不強但造船工業不弱的西方三流列強小國麼?
別看新任美國公使華若瀚蹦達的歡實,又是跟英法公暗中勾結又是與俄國公使眉來眼去,還不知道暗中達成了多麼協議,但想讓所有列強國家跟它們一條心卻是絕無可能。
只是近海防禦,用不著那種噸位超過五千噸以上的龐然大物,人家不可能賣他也沒那麼多合格水兵操作。
炮臺還是要建的,不過沒必要建成一座鋼鐵堡壘,只需在海岸線高地要地修築幾座合用的,再輔以輕便快捷的千噸以下小戰艦便可。
果然,派去暗中跟西班牙和荷蘭富商聯絡的人手很快就傳來好訊息,他們聯絡的兩國商人都答應了清人的採購要求,只不過價錢可能會稍高那麼一點點。
這倒無所謂!
怎麼說他也執掌兩江三省之地,過了手頭嚴重缺錢的時候,拿出幾十萬兩銀子採購足夠小型軍艦還有修築炮臺所需大炮還是沒啥問題的。
既然錢不是問題,人家列強商人更是爽快,再拿到了定金之後明言三月後交貨,到時候再付清餘款即可。
不論是足見近海防禦水師,還是建設海州矛頭港口都不是一時能做成的事情,他倒也不急先暗中招募水手,同時借用西班牙和荷蘭商船訓練,莫等以後船來了人還不會開那就鬧笑話了。
離開海州,總督行轅路過徐州直接來到了安徽淮北。
進了淮北地界周遭環境又是一變,比起江蘇各地淮北地區的治安狀況明顯好得多。而且路上基本沒有流民身影出現,不是被淮北各地方興未艾的工坊展覽,便是加入了鄉勇隊控制下的田莊做活,總之生活倒是不差。
特別是當年因著訓練鄉勇隊戰士工作業能力,隨手開闢的那些荒田,此時經過幾年耕種竟成了名副其實的良田。
單單就是田莊一項。便能吸收消化流民無數,收穫的大筆糧食流入市面之後,糧價想調高都難。
當初從河南收攏而來的上百萬流民早已被淮北消化乾淨,安居樂業很少有願意再返回河南老家的。因為淮北地區的青壯勞力一向不缺,這才使得淮北一直處於經濟高速發展階段。
之後更有因《保定協議》採購到的價值上百萬兩白銀各種機械裝置,由鄉勇隊牽頭開辦的各累工廠開工,不僅消化了為數不少的流民青壯,同時更是源源不斷的創造著財富和利稅。
總督行轅進入淮北地界後,吳可還特意視察了幾處運轉良好的工廠,雖然工廠環境真的一般般,但是那欣欣向榮的勞動場景,還有一馬車一馬車往外運送的產品,都說明了這些工廠的興旺發達。
工農業都發展得如此興旺,商業自然也差不到哪去。
一路所見市集無不人來人往熱鬧喧囂,百姓的精神面貌和衣著打扮也比江蘇那邊要好不少。多年的安定生活加上手頭多少有些閒錢,自然比那些窮得叮噹響的流民和貧民們表現要好得太多。
淮北經過現任閩浙總督張亮基和鄉勇隊多年經營,底子實在厚實得很,就算經歷了之前延綿幾月的金陵圍攻戰,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