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江南大營可是建在金陵城外,隨時都回面臨太平軍重兵集團的突然突然打擊,到時候和春又軟了怎麼辦?
而在這種萬般無奈的情況之下,朝廷被迫亮出最後的王牌,作出了原本最不願意做的一個決定:起復曾國藩!
曾國藩自從逃出南昌後便以“丁父憂”回籍守制,私下曾為復出一事多方奔走,但皆無結果,方面是因為朝廷對其疑忌很深,不到萬不得已,不想讓他再掌兵權;另一方面,天京事變和石達開被逼離京兩次變故之後,太平天國元氣大傷,使朝廷看到了攻破天京的希望。
曾國藩本人在1858年初也說,清軍同太平軍作戰“昔如移山,今如拉朽”;“洪楊股匪,不患今歲不平”一語正代表了朝廷上下的普遍判斷。
所謂“飛鳥盡,良弓藏”,既然朝廷認為消滅太平天國已經指日可待,又何必再用曾國藩,給自己徒增“後患”呢?
所以儘管胡林翼等人一再為曾國藩說話,朝廷始終不為所動,就連湘軍攻陷湖口,胡林翼建議以曾國藩統兵,乘勝沿江東下,都未能獲得允准。
吳可聽到這兒不由連連冷笑,這就是太過招搖的下場。
本來老曾當初一封奏摺就惡了咸豐帝,後來的湘軍那更是搞得轟轟烈烈天下皆知,而且在初期還表現得極其精豔,朝廷要是不忌憚丫那真就奇怪了。
哪像鄉勇隊,無論是初期還是後來駐防淮北都顯得極為低調,在人數相同的情況下湘軍絕不是鄉勇隊對手,可湘軍名頭卻比鄉勇隊要大得多,這就是湘軍遭忌的地方,槍打出頭鳥嘛。
當時吳可被拖在天津實在脫不得身,不然京畿動盪那才是真正要命,不然哪還有老曾起復得的機會?
直到石達開進軍浙江,全省震動,胡林翼、官文、駱秉章等人再次請求起復曾國藩,並向咸豐帝痛陳利害說:“賊中著名頭目能為患者,無過石達開、陳玉成兩逆。……逆賊陳玉成一股,尚可無慮。惟石達開率大股竄浙……況石逆狡猾兇頑,十倍他賊,無論慣於避賊如福興者,斷難遏其兇;補勇如鄧紹良、周天受,恐亦非石逆之敵……”
“現在援江各軍將領均前兵部侍郎曾國藩所深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