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上海租界之間的聯絡機會。
效果還是非常顯著的,無論是陸路通道還是長江水道,都揪出不少太平軍的秘密信使和軍火採購人員,單單財貨方面的繳獲就不是一筆小數目。
也許是因為損失太大,又或者覺得兩江清軍的封鎖線沒有多少漏洞可鑽,後來金陵太平軍再也沒有大規模的私下活動。
而桂良在上海租界足足待了近一月時間,才在前不久帶著滿意結果返回京城。他也沒有細問朝廷與租界高層達成什麼協議,知道得太多並不是啥好事。
回顧這一年來的經歷,也算是風起雲湧驚心動魄了。不僅在軍事民生上有有作為,就是在經濟上他也沒殺出手干預,效果雖說不上大好但也能勉強說句小好。
大筆銀錢花費出去,淮北之地的各類近代輕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建立了基本的近代輕工業體系。而限制大煙的擴散和種植,雖然短時間內損失了一定的經濟利益,但是長遠來看還是利大於弊的。
各項事務都進入了正軌,再不用他時時關注忙碌,這個年還是過得十分輕鬆的,隨著手頭資本越積越厚,他能以昂首挺胸的姿態迎接新的挑戰和咸豐十年的一切。
不過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吳可心中一直有一樁心事,沉甸甸的壓在心底總讓他有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他總覺得歷史上這段時間應該發生了了不得的大事,太平軍此時已失了銳氣只能苟延殘喘補足為慮,難道心中的憂慮來自列強不成?
也不是沒這個可能,雖然列強眼下看起來有偃旗息鼓的架勢,可誰都不能保證他們暗地裡沒做什麼佈置和手腳……
第478章悍然發動
吳可承認,因為自己的重生以及一系列變故,歷史可能出現了巨大偏差。
他前世對這段時期的歷史一知半解,但也知道清朝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國內這才被迫大開開始逐漸淪落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第一次鴉,片戰爭距此已差不多快二十年時間,第二次鴉,片戰爭到現在還沒個影子呢,總不能說之前的天津之戰和大沽口炮戰就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吧,那也太過惡搞了一點,傻子都不會相信。
反到是眼下,因為種種原因清廷跟洋人之間的關係越發惡劣,不管桂良跟租界高層許諾了什麼好處,這關係一時半會絕對好不起來。一旦局勢繼續下去的話,以列強的秉性開啟大戰的可能性卻是不小。
等等,讓他想想第二次鴉,片爆發的具體原因是什麼?
從之前英法等列強國家的舉動來看,似乎是因為朝廷遲遲不肯修約?
一八五四年和一八五六年,朝廷與法、美分別簽定的《黃埔條約》、《望廈條約》先後期滿,英、法、美為了進一步擴大在大清的權益,曾多次向朝廷提出“修約”要求,欲將之前所獲利益繼續延續下去。
而朝廷與英國訂立的《南京條約》裡,根本沒有修約之說,但英政府也蠻橫地提出了修約的要求。
其要點是:(1)大清全境開放通商,長江自由通航;(2)鴉,片貿易合法化;(3)廢除進出口貨的內地稅;(4)外國使節常駐北京。
顯然,它們要求的所謂“修約”,實質上是要簽定一個比《南京條約》更具有掠奪性和奴役性的條約。
此時朝廷可不是任由洋人拿捏的軟柿子,這些無理要求統統遭到了朝廷的拒絕。列強們看到修約陰謀沒有得逞,立即兇相畢露地叫嚷:“除非有一個武力示威和強迫,是得不到條約的修改或通商以及貿易情況的改善的。”
為了訴諸武力,強迫朝廷就範,英國蓄意製造了一起所謂“亞羅”號事件。
一八五六年十月,廣東水師檢查了停泊在黃埔港附近的一艘名叫“亞羅”號的大清走私船,逮捕了船上的兩名海盜和十名大清水手。
這條船的船主是大清人,為了便於走私,曾向香港當局領取了一張為期一年的執照,但在檢查時已經過期。因此,廣東水師搜捕一事,完全是朝廷的內政,與英國毫不相干。
可是,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硬說“亞羅”號是英國船,並捏造說大清水師曾扯下了英國的國旗。
十月二十三日,英軍突襲廣州,悍然挑起了第厚顏無恥的侵略戰爭。
英國遠東駐軍攻佔了珠江沿岸的一系列炮臺,並一度攻入廣州城。
廣州城內的大清軍民奮起反擊。十二月,廣州人民憤怒地燒燬了英國遠東駐軍盤踞的十三洋行,迫使英軍狼狽退出廣州。
而“亞羅”號事件傳到倫敦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