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弄到最後這位朝中為數不多的清官還是走了。
楊潮好生失望,再次開始告病離朝,專心於軍務。
這段時間的軍情也確實讓楊潮感到有些嚴峻了。
清軍到底打敗了李自成。
李自成的大順軍確實比明軍強了一些,頗打了幾個硬仗,而且也偶有小勝。
可是去年年底,決定性的潼關戰役打響,潼關是陝西門戶,往往誰佔領了這裡,就意味著佔據關中,李自成在這裡打敗了孫傳庭,就佔領了陝西,清軍這次跟李自成在這裡苦戰,立時十三天,最終李自成戰敗,多鐸帶兵進關,很快就佔領了西安。
李自成戰略失誤太大。
本不該這麼快,這麼輕易就失敗的,可惜其興也勃,其亡也速。
敗在政治。
當年東征,太容易打下山西、河南,讓李自成太大意了,讓太多的明朝軍官留任,沒有派任何人盯著,也沒有解除那些軍官的軍權,當然也許是做不到,這些人李自成來了投降,清軍來了又投降,導致李自成一路往西,追兵一路追趕,那些投降他的明軍起不到任何阻攔作用。
不說山西、河南的明軍降兵了,就是李自成老家陝西的降兵也不可靠,多鐸大軍一進陝西這些人同樣投降。
李自成太冒進了,佔據陝西后,沒有整合內部勢力,依然任用明軍後,就急不可耐的東進要佔領北京,結果北京是被佔領了,但是卻守不住,根基不穩的情況下,佔據再多的地盤也是枉然。
楊潮看到一系列戰報後,不勝唏噓,更堅定了自己立足江南,穩健經營的方針。
反觀清軍,沒佔領一地,立刻任命文官經營,同時將那些降兵軍官抬旗送入北京,或者將他們的家人送入北京作為人質,並且立刻整頓軍紀等等,這份施政效率別說李自成了,就是明廷都比不上。
說回李自成,跟清軍潼關大戰失敗後,李自成放棄了集中兵力包圍西安的打算,又決定以以前對付明朝的方式。來個遊動作戰,放棄了關中,帶著元氣仍在的大順軍主力。從商洛進入河南西部,然後南下進入襄陽。
李自成開始建立政權穩固經營。就是在襄陽一帶開始的,此時襄陽和周邊四個府仍然在他任命的官員手裡控制,也有他駐紮在這裡的幾萬大軍。
可是李自成卻沒有留在經營時間最久,最為穩固的襄陽地盤,而是將襄陽留守計程車兵也一起帶走,往東方進發,打算搶奪明廷另一個都城南京,北京守不住。那就佔南京。
他面前第一個障礙,就是大明駐守武昌的最大軍閥:左良玉!
這一年多以來,李自成北上,張獻忠西征,整個江南其實狠狠的恢復了一口氣。
左良玉鎮守武昌,明廷收復了長江以南的湖北,整個湖南,實力依然佔據大半個中國,尤其是人口和經濟更是佔據了多一半,堪稱綜合國力完爆李自成和滿清之和。但是綜合國力這東西從來都是用來唬人的,沒有什麼卵用。
李自成南下後,有最強綜合國力支撐的左良玉大軍。卻不敢跟他交戰。
“左將軍,東進吧!那李賊駐兵江北,已經打出要東進南京的旗號,若是讓李賊進犯,率先佔了南京,將軍怕是愧對先帝厚恩啊。”
左良玉本就不想跟李自成決戰,偏偏還有人勸他放棄湖廣雙江而下的。
此人是湖廣巡按御史黃澍,已經做了很久的湖廣巡按,巡按也算是大員。可是他並不甘心,新皇登基他遠在湖廣。可是卻很想入京做官,想要更進一步進入六部。但是鬱郁不得。
當南京傳來馬士英鬥敗史可法成為新的首輔的時候,他更是感覺沒有了希望,因為他跟馬士英有舊怨,馬士英曾經在山西做官的時候,因為貪腐,有人彈劾,他就是其中一員,因此他知道馬士英做了首輔後,就感覺自己沒有機會進入六部,更不用說內閣了。
所以狠下決心,開始攛掇左良玉東進,希望藉助左良玉的兵力為後盾,實現上臺的理想,他看的很透徹,現在亂世以起,實力很重要,馬士英能過入閣,不是仗著手裡有兵,幫助福王監國嗎,史可法能夠當首輔不是因為楊潮支援嗎。
因此黃澍認定,只要自己帶著左良玉的大軍進入江南,他入閣就易如反掌。
雖有威逼朝廷的嫌疑,但是為了入閣,他也顧不上了。
恰好此時左良玉不想跟李自成作戰,正好給了他理由。
而且黃澍還有盟友。
“沒錯,左將軍此時不東進,怕是就失去良機了!那楊賊手握重兵,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