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末,出使船隊回到大明,楊潮親自去松江府迎接。
帶著歉意和感激的心態撫慰了一番董小宛,然後兩人同宿同起坐著船回到南京。
鄭氏船隊還帶回來下一年的貿易貨物清單。
看到這份清單,楊潮很滿意,因為他看到雲錦等貨物數量大量增加,最重要的是許多秦淮河流行的小玩意日本人也訂購了,從中式香料爐到最時興茶具,到胭脂盒和銅鏡樣樣俱全,讓楊潮意外的是,還有訂購牙膏的。
中國人刷牙的歷史比後世想象中的要早得多,也不是從西方傳進來的,當然普通大眾的刷牙習慣是現代之後才培養起來的,但是刷牙確實從春秋戰國起就有了。
從隋唐時期開始,刷牙之風在上層社會中流行起來,刷牙叫做揩齒《處臺秘要》記載“每朝楊柳枝咬頭軟,點取藥揩齒,香而光潔。”
唐朝時期是用楊樹或柳樹的樹枝,將一頭咬松之後來刷牙,此時已經有牙膏類的藥物,同時也有用鹽來刷牙的。
到了宋代,《太平聖惠方》詳細記載了牙膏的配方: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薑汁,細辛,等每用擦牙。同時也有了專用的牙刷,宋代周守中《養生類纂》記載:“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
明代沿用的牙膏配方,正是來自於宋代,而且加上一定的改進,不過刷牙習慣依然僅限於少部分人,普通老農起來能漱漱口就算是講究人了。
但是董小宛這樣的人物肯定是會刷牙的,明眸皓齒這個詞不是平白無故來的,古代的美人天天刷牙自然牙白,不然一口大黃牙豈不是倒胃口。
南京出售牙膏的商鋪就集中在秦淮河一帶,雖然規模都不算大,但是頗有幾家是有自己獨特的配方的。
這次董小宛去日本,飲食起居都有藝妓服侍,這些藝妓也就從董小宛這裡看到了中國的牙膏和牙刷,雖然日本也有刷牙的慣例,但大都是從唐朝時期傳過去的,用的方法依然是楊柳枝,尚沒有專門的牙刷,牙膏更是唐代時期的藥粉很不方便,於是才有了這次牙膏訂單的情況。
楊潮相信這只是一個開頭,很快日本人就會風靡用大明牙膏刷牙的習俗了。
“你可幫了我大忙了!”
楊潮簇擁著董小宛,忍不住說道。
董小宛微微一笑,能幫到楊潮,她也沒有白跑這一趟,更何況她此去也頗有感觸。
日本的異國情調,見識一番之後,董小宛還是很有收穫的,說到底日本上層文化也是從唐代學過去的,儲存了大量的唐人風範,看起來還是頗有古風的。
鄭氏開拓了平戶線之後,已經決定將去年利潤都投入進去,告訴楊潮他們今年可能會採購七百萬兩的貨物,按照比例,楊潮將得到其中的四百多萬兩,除去貨款後,利潤三百萬。
相信明年,頂多後年,鄭氏的貿易會達到一千萬兩,楊潮的利潤將達到五百萬兩以上。
可謂是收穫頗豐了。
只是荷蘭人有些鬱悶了,本來競爭中就落後鄭家一籌,這次更是被鄭氏拉開了。
據說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代表積極求見幕府,希望得到跟鄭家一樣的待遇,但是被幕府言辭回絕,還威脅了一番,要是荷蘭人不老實,就斷絕他們的貿易。
荷蘭人只能嚥了這口苦水。
誰叫人家大明一個藩王親自去了日本呢,除非荷蘭人也派一個藩王去,可是荷蘭是共和制,哪裡有什麼藩王,這是一個商人國家,況且就算荷蘭人派一個藩王去,日本人大概也不會認可,你一個蠻子的藩王能跟大明的藩王相比嗎?
荷蘭人也不敢觸怒日本,東印度公司在亞洲有三十五個據點,日本據點的獲利排名第一,接近總收益的四成,這些收益摺合成黃金大概有六噸左右,第二名才是臺灣,收益佔到兩成半多一些,摺合黃金四噸。
這兩個據點佔到了荷蘭東印度公司收益的一大半還多,尤其是日本都快小一半了,荷蘭人打死都不敢得罪的。
當年為了留在日本貿易,荷蘭可是信誓旦旦的表示,他們跟傳教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信仰完全不一樣,而且絕對保證不再日本傳教後,才被允許繼續貿易的,他們可不敢冒險失去日本,那樣東印度公司的古董能活吃了巴達維亞的總督。
所以他們除了羨慕鄭芝龍外,真的沒有其他好辦法。
回到南京已經三月了。
弘光元年三月,中國古代王朝有慣例,新君登基第一年沿用老年號,去年是崇禎十七年,今年才是弘光元年。
還是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