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書香出身,生的面目姣好,呂氏很受寵愛,已經生育了三個兒子,身材依然窈窕,相貌恍如少女。
而常氏只生了皇長孫朱雄英,好容易再有了身孕,太醫說看胎像八成是個兒子,常氏欣喜萬分,可惜樂極生悲,還沒高興多久,就傳來了父親的噩耗。
常氏知道肚子裡的孩子要緊,可為人子女,孝道當先,父親英年早逝,聽到屏風外面三個哥哥和兒子的哭聲,悲傷席捲而來,心如刀絞。
一半是哭父親,一半是哭她自己。
她和太子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在閨中時,她喜歡跟著父親舞刀弄槍,而太子朱標是在文人堆里長大的,喜文厭武,所以和她毫無交流,倒是和側妃呂氏時常詩文相和,恩愛纏綿,對她只是敬重而已,並無夫妻情分。
而呂氏所生的皇孫朱允炆聰明絕頂,有神童的美譽,深受洪武帝和太子的喜愛。常氏忌憚呂氏久矣,也不得不承認朱允炆神童之名實至名歸,朱雄英這個哥哥遠不及弟弟聰慧。
常氏不像呂氏飽讀詩書,通曉古今,但也曉得一個不能登上皇位的嫡長子將會面臨什麼樣的下場。
而如今常氏和兒子朱雄英最大的靠山——父親常遇春去世了。
秋高氣爽,豔陽高照,太子妃常氏卻覺得透骨寒冷,她微微側過身體,避開了呂氏遞過來的冰帕子。
側妃呂氏雙手捧著手帕,太子妃卻不理她,頓時身形僵直,微微有些尷尬,她抬頭看了太子朱標一眼,滿臉的委屈。
若要俏,三分孝。
呂氏天生麗質,氣質優雅,一身素白衣裳,猶如荷塘白蓮般清麗婉轉,將黃臉妊娠斑密佈的太子妃常氏比到泥裡頭去了。
此時受辱,呂氏一副泫然欲泣的表情,“恰好”被剛在祭臺上放下棺材的朱標看見了。
他不忍心見寵妃難堪,便走過去接過了冰帕子,擦了擦汗水和淚水,他剛才奉父皇之命,和將士一起將棺材抬到祭臺,此時肩膀和腰身都痠痛不已。
宰相李善長大聲念著洪武帝親手撰寫的祭文,先是大體回憶常遇春的各種功績,然後悲嘆:“……遽爾雲亡,曷謂柳河之川失我長城之將,喪今南還,哀痛切心,與誰言哉!”
“將軍在時,朕實所倚,將軍既往,將誰與謀?”
“不過臨風興慨,想其音容耳。朕親臨奠,思爾之情,言豈能盡?尚饗!”
祭文念罷,洪武帝撫棺而哭,胡惟庸、劉基等大臣們皆跟著慟哭,魏國公徐達怔怔的看著戰友的棺槨出神,常遇春是同鄉、是同袍、是競爭對手,更是好朋友。
一起出生入死,闖過多少難關,攜手滅掉元朝,建立千秋功業,青史留名。
半生戎馬,少年時期立下的志向都完成了,也得到了最豐厚的獎賞,可這又如何?
一口棺材,就終結了一切。
攀到人生頂峰的徐達覺得一股寂寞湧向心頭,洪武帝的祭文依稀還在腦海裡迴響著。
“將軍在時,朕實所倚,將軍既往,將誰與謀?”
將誰與謀,此時太子妃常氏也反覆默唸著這四個字,回想剛才朱標和呂氏冰帕傳情的情景,目光冰冷幽怨。
☆、第14章 峰迴路轉
常遇春追封了開平王,以親王之禮風光下葬。將星隕落,給北伐之徵的輝煌勝利蒙上一層陰影。
魏國公徐達,常遇春的小舅子藍玉,包括四皇子朱棣等戰將紛紛請戰,求再次北伐,一舉將殘元勢力趕到大漠吃風沙,給常遇春復仇。
和武將們的同仇敵愾不同,文臣們則大多主張暫停第二次北伐,對內安撫百姓,休養生息,對外則以和談和招降為主,武力震懾為輔。
痛失愛將,洪武帝一夜之間鬢髮白了一半,如今文臣武將爭吵不休,主戰派和主和派勢同水火,主戰派指責主和派懦弱膽小,貪戀安逸榮華;主和派大罵主戰派貪功猛進,不顧百姓民生。
洪武帝左右為難,因為雙方說的都有道理。
如今元順帝跑到和林,召集殘部,伺機反撲。
元朝大將王寶寶盤踞陝西,手下有四十萬元軍。
遼東有納哈出掌兵二十萬。
雲南被元朝梁王控制。
陝甘西番自立為王。
就連高麗國也不老實,乘機擴張領土,佔了遼東多地……
可是另一方面,國庫空虛,人口急劇減少,良田變荒地,此時開始第二次北伐之徵,是涸澤而漁,不顧百姓死活,朱元璋是農民出身,他太明白吃不飽肚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