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1部分

這兩人真是高賢寧和紀綱,自蕭琴等人走後,二人也跟著看熱鬧,混入了北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預熱一下,各位大力支援啊,支援首訂啊!

第13卷 575章:白袍書生

“哎,真是百無一用是書生啊,人家這麼輕輕一推,我便倒了,真是丟人丟到家了!“高賢寧自地上爬起,拍著屁股感嘆著道。

“書生怎麼了,書生難道就不能被人推倒啊,哼,殊不知昔日南北朝時期,洛陽街頭流傳著這樣的一句童謠:“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這白袍是誰,乃是千古第一書生陳慶之!”紀綱扶起高賢寧大聲嚷道。

高賢寧自小熟讀詩書對於這既非將種,又非士族,『射』不穿札,馬非所便,但懷鴻鵠之志,展武侯雄風,千古一將………陳慶之!如何不知曉,所謂英雄莫問出處。出身庶族寒門的陳慶之自幼便隨從蕭衍,當時蕭衍還沒有起兵反齊,陳慶之在蕭衍府中的身份只是一個小書童。蕭衍酷愛下棋,棋癮一上來可謂廢寢忘食,經常通宵達旦的和人對弈。他的那些棋友們即使有心討好蕭衍,無奈心有餘而力不從,陪到自己筋疲力竭,也不能讓蕭衍盡興。唯獨陳慶之,精力特別旺盛,只要蕭衍想下棋,他隨叫隨到,甚得蕭衍的歡心。

所謂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上天對陳慶之還算不薄。

公元502年,蕭衍登上了南梁皇帝的寶座。當時年僅18歲的陳慶之被任命為主書。主書這個官職是晉朝設立的,隸屬於中書省,最初由武官擔任,南朝宋時改為文職。所以在蕭衍登基的時候,是把陳慶之作為文人看待的。而據《梁書》記載,陳慶之“『射』不穿札,馬非所便”,也說明他在勇力方面雖然不至於無縛雞之力,但是也絕不是勇冠三軍的猛將,這也是他和那些流芳千古的名將最大的差別。

“聊寄傲於琴書兮,以待天時”。擔任主書後的陳慶之,冷靜地觀察時局政事,期盼著有一天能夠為朝廷效力。在他41歲時,機會終於來了。

公元525年,北魏發生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亂』,元法僧失敗後困守徐州。由於覺察到大勢已去,所以元法僧投降南梁,並將徐州拱手送給蕭衍。於是,蕭衍任命陳慶之為威武將軍,帶兵去接應元法僧。這次接應行動並沒有遇到太大阻力,恐怕這也是蕭衍給這個年過四十的昔日棋友一次表現的機會。總之陳慶之很順利的把元法僧接應回來後,即被任命為宣猛將軍、文德主帥。

可是徐州此時還並沒有真正落到南梁手中,當務之急是儘快接收徐州的統治權。所以蕭衍馬上派自己的兒子豫章王蕭綜前去接管徐州,並且派陳慶之帶領兩千人馬隨蕭綜大軍入徐州。

徐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對於割據南北一方的梁魏均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北魏當然不允許徐州落入南梁之手,立刻調集元延明、元彧率領兩萬人馬阻截蕭綜。元延明派遣手下別將丘大千修築堡壘阻擋梁軍前進,梁軍陷入非常不利的局勢之中。然而陳慶之以硬碰硬的手法用兩千人馬硬撼敵陣。戰鬥一開始便呈現出一邊倒的局勢,倒下的並非處於劣勢的梁軍,而是佔有優勢兵力和地形的魏軍。梁書中用“進薄其壘,一鼓便潰”這八個字記述了陳慶之以摧枯拉朽的攻勢撕破敵人的防線。雖然首戰告捷,但是此時卻發生了一件出乎意料的變故。問題出在南梁大軍主帥蕭綜身上,他居然在一天夜裡,扔下整個大軍,隻身一人投降了魏軍。因此梁軍發生混『亂』,魏軍趁『亂』攻擊,梁軍損失慘重。只有陳慶之率領本部人馬突圍。雖然這次戰鬥最後收場得很窩囊,但是陳慶之卻顯『露』出過人的軍事才能。

其時,真是北魏的多事之秋。北魏公元526年,北魏由於胡太后專權,引發了一系列內部叛『亂』。這對於南梁來說正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南梁派安西將軍元樹進攻壽春,由陳慶之隨同並負責軍事上的指揮。此戰南梁大獲全勝,取得壽陽等五十二座北魏的城池。這一戰,這個文弱的書生一戰成名,此後便一發不可收拾。

梁大通元年,與尋陽太守韋放合攻魏之渦陽。魏遣徵南將軍元昭率數萬步騎來救,陳慶之乘魏軍遠來新至,僅指揮100人擊破其前鋒。

後又與諸將連營而進,背渦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