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書友們,小景更新給力不,估計這句話問出,大多數的書友們都會說,給力!這點小景有這個自信,但小景寫了半年之久,如今訂閱、收藏票成績一直不理想,小景雖想放棄,但小景還是一直默默的堅持了下來,為了就是給一直默默支援小景的各位書友們一個交代,這本書,絕對不會『亂』尾,同時也是一本好看的小說,尤其後面大量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戰爭一一浮出水面,風雲際會之際,顯得精彩紛呈,小景寫書對故事發展的趨勢始終牢牢把握,唯獨就是故事發展有些緩慢,但這些正是此書的看點,正所謂好書如酒,也是陳年的好酒便越香,小景這本書正是一罈陳釀多年的老酒,越來越香,還望各位書友們大力的支援,支援小景,支援首訂!
附註:金陵的一點傳說:
金陵崗據說在今幕府山西。《景定建康志》記載:“父老言秦(始皇)厭東南王氣,鑄金人埋於此。”並說在秦始皇埋金的金陵崗曾立一碑,上刻:“不在山前,不在山後,不在山南,不在山北,有人獲得,富了一國。” 但又有人傳說秦始皇並沒有真的埋金,而只是詭稱在山中埋金。這樣,讓尋金的人在山的前後南北,“遍山而鑿之,金未有獲,而山之氣洩矣”此外,還有楚威王埋金說,據說當時楚威王覺得南京“有王氣”,甚恐,於是吩咐手下在今獅子山以北的江邊(古稱龍灣)埋金。《景定建康志》如此記載:“周顯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子熊商敗越,盡取故吳地。以此地有王氣,因埋金以鎮之,號曰金陵。” 劉宗意認為,“埋金說”有明顯的傳說和『迷』信『色』彩。埋金的目的是鎮王氣,所謂“金陵王氣”是指金陵的風水特徵。劉宗意考證發現,“金陵王氣”的提法最早也只能產生於三國時期。所以,無論楚威王還是秦始皇都不可能有“懼王氣”而生出的“埋金”之舉。更關鍵的是,“陵”作為“墳墓”義用時,只能指埋葬帝王的地方,埋金的地方是不能稱陵的。由此可看出,“埋金說”是不成立的。但“埋金說”為何能得以廣泛流傳呢?劉宗意認為,史實和傳說混淆是古代史書的一個重要特點,由於傳說比史實顯得更精彩,且穿『插』附會了許多神秘『色』彩,因而更容易為人所接受。
第13卷 562章:二月春風
建文帝一愣,想到四叔那凌厲的目光,建文帝不由得打了個激靈,但他想了一想,仍舊說道:“黃愛卿言之有理!“頓了頓又道:”不過,四叔畢竟乃是太祖之子,朕之親叔,雖說昔日傭兵重了些,但這些年來,對朝廷可謂有大功,前些時日,蒙古韃子侵犯邊疆,四叔毫不避諱發兵支援,若非如此,只怕以韃子兵力之強,長驅直入我大明江山,也猶未可知啊!如今兵權一收,區區府內數百人,何以成事,依正看,這採訪使……?“
“萬萬不可!“站在黃子澄左側的方孝孺一直沒答話,他見齊泰、黃子澄二人對建文帝的問話對答如流,本不想發言,眼看建文帝對削去燕王藩位大有猶豫之『色』,一時忍不住,大聲喝罵了出來,說完方驚覺對方是皇帝,驚了一身汗,但此刻話已出口,不管皇帝如何怪罪,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建文帝對方孝孺似乎特別的親切,對於方孝孺的驚喝,竟無絲毫的怒『色』,微微一笑,道:“方先生有話直說!“
方孝孺瞧皇帝沒怪罪之意,心中稍安,略一沉『吟』道:“啟稟陛下,臣之言,絕非離間宗親,只是燕王乃是諸王之首,如今聖上已先後削掉五王,朝野震動,此舉猶如打草驚蛇,以燕王雄才大略,又豈能不知,若是他日生出異心,只怕難以對付,是以趁著燕王疲憊與天下擒王之舉,陛下正好藉此機會削其藩位,此舉於我大明江山之穩固關係重大,臣雖愚昧,不得不鬥膽進此言,還望陛下以社稷為重。”
建文帝皺眉不語,神情頗為猶豫。
黃子澄、齊泰二人相視一望,心道:“這皇帝好是好,不過就是有點優柔寡斷了點!”二人相視一望,黃子澄便偷眼瞧建文帝,見其臉上頗有些不忍之『色』,心中一動,猛的一咬牙,走上前,道:“陛下難道忘了去年燕王進京的一幕嗎?”
建文帝聞言渾身一震,一縷思緒不由飄回到一年前的二月。
二月春風似剪刀!
按照規定,建文帝登基後,藩王應入朝晉見皇帝,朱棣雖為當今聖上的親叔叔,但於禮法,朱棣也必須進京城拜賀新君,但當時朝廷執意削藩,鬧得舉國上下人心惶惶,由於局勢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