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建文帝在紫禁城外廷的武英殿內,正與自己的心腹重臣齊泰、黃子澄商議著紛雜政事。
建文帝將猶豫的目光落在了兵部尚書齊泰身上,沉著聲音道:“齊愛卿,燕藩削除統兵之權一事可還順利?”
聽皇帝問話,齊泰慌忙上前,跪倒在地,恭敬道:“啟稟陛下,一切順利!據各省都司來報,燕藩雖有不解,但因是陛下聖旨所在,燕藩均遵旨照辦,現已削除燕王兵權,燕藩所在的護衛、所等,均已削奪,天下衛所已俱歸朝廷所有。只是燕王久居河北,且常年帶兵,轄下衛所、等一干將校多受其恩惠,恐還需調換一番,方可放心。”
建文帝見事情出奇的順利,心中一時大為高興,稚嫩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沉『吟』了一會兒,目光斜倚,落在了方孝孺的臉上,嘆了聲道:“如今,二叔三叔、十二叔均已先去世,諸王中,帶兵久的也就只有四叔和十七數。不過四叔是諸王之長,又被朕先後削了兵權,如今天下兵馬擒王,張謝二位將其囚禁在燕王府,恐其心中會有不平。若是眼下進行削藩大舉,天下人定當疑朕容不得四叔,如此一來,天下悠悠眾口難以封堵。依朕看,削其藩位,還是從長計議為好。”
齊泰一直主張先對燕王開刀,所謂『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燕王為諸王之長,且實力最為雄厚,除掉燕藩,其餘諸王必然喪膽,但這些不過是自己一廂情願,前些時日黃子澄、方孝孺等人以燕王於國家建有大功。無罪而削,豈能服眾?作為藉口,暫緩對燕王動手,而是先對燕王的胞弟周王下手,對於黃子澄的建議,齊泰雖不認同,但畢竟皇帝執意削藩,作為臣子的,也值得奉旨照辦,如今天下諸王均被削其兵權發配邊疆,齊泰心中也感到一絲安慰。
瞧建文帝有些猶豫,齊泰忙奏道:“陛下,燕王雄才大略,遠勝於朝廷一般誇誇其談的小人,這些年來,自燕王戌守北平,手下能人異士對其忠心耿耿,若是了生了異心,揮兵南下,後果將不堪設想!”
“朕即位不久,已連續削奪五王,如今若再削奪燕王,該如何向天下解釋呢?”朱允炆蹀躞庭間許久,才吐出這句話來。
這個年輕的皇帝,今年二十五歲,按道理講,朱允炆並不是嫡嫡孫,而是嫡庶長孫,所以他本來不是第一順位繼承人。好在上天對他不薄,他的祖父很鍾愛他。若不是遇到意想不到的事變,他可能會一直默默無聞地下去。洪武元年,洪武皇帝朱元璋開始為王朝定下傳統,即立朱允炆的父親朱標為太子,因為朱標在是他的嫡妻馬皇后所生之子。朱元璋的目標是為皇位的合法繼承樹立一個正式的原則,希望以此杜絕將來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的紛爭。朱標在許多方面都不像他的父親:他是一個『性』情溫和而有教養的人,但不很勇武。朱元璋雖然對他的第四子朱棣的軍事才能有很深的印象,但為了王朝的利益,他仍把朱標看作他恰當的繼任人選。
但天妒英才,朱標在他的盛年37歲時即於洪武二十五年死去 。 太子朱標一共生了五個兒,皇太妃是鄭國公常遇春的長女。這位常氏生了兩個兒,長子朱雄英,八歲早夭,次朱允熥,這是嫡長嫡次孫,第一順位繼承人。按照傳統禮制,繼承人的順序是嫡長嫡長孫嫡次孫嫡次,所以真正的繼承人法位順序,朱允熥應該排在他二哥朱允炆的前面。
但是朱允熥當時太小,才學有限,鑑於漢朝外戚干政的局面,朱元璋對他無絲毫的猶豫便否決了 這時候,在朱標過世時悲痛欲絕表現殊異的孝順孫,朱允炆就進入了朱元璋的目光。
可是,接班的次序是很清楚的:朱標的嫡妻所生的長子已在10年前死去。因此,皇帝只好找朱標一系的次孫朱允炆——即朱標的活著的最年長的合法兒子——為儲君。這個未經過考驗的男孩被立為皇嗣時不足15歲,他絕不能與他的祖父或他的叔輩相比肩,他的指定只不過是長子繼承製原則的體現而已。但好在一干忠心耿耿大臣的支援,朱元璋死後,年僅二十一歲的他,終於一干大臣的擁護下登上了大寶。
如今已經六個年頭了,雖然在做皇太孫時便已學習打理政務,但一朝登基,面對撲面而來的諸多問題,建文仍有些不適應,此刻面對一干叔父,這位年輕的皇帝更不知如何是好。
瞧建文帝有些鬆懈,站在一旁的黃子澄慌忙上前參奏道:“燕王足智多謀,善於用兵。一旦朝廷有所鬆懈,恐怕難以對付,陛下萬萬不要落得為人所制。”黃子澄話語之中已略帶警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