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6部分

尹朔看了那份密奏同樣心驚不已,僅僅是徵召各部並不算大事,可是,永寧王的密奏上又詳細說明了古曼實際的佈置,也正是因此,他才下令關閉伏勝、平嘉兩關——古曼各部平行而列,又有所側重,重兵不在往常的燕、易兩州,而在青州,與格桑高原相鄰的青州雖有崇山峻嶺之險,但是,由於青州番人居多,皆聚族合居,多在山林之中建土寨、竹樓,除了青州首府望城以外,並無城廓,也就沒有可以據守的地點。

以民心所向而言,青州之中不乏心向古曼的族群,因為,古曼人與那些被至略朝廷稱為依族的番人在血統、習慣上十分相近,甚至於他們擁有共同的遠古神話傳說。

對於元寧而言,伏勝關是西北重鎮,是元寧威懾古曼的必需之地,一旦有失,元寧西境全線危急,安危皆受制於人,因此,明宗年間,儘管諸將不和,儘管對大將軍趙同厭惡至極,在趙同退入伏勝關後,所有人都以最快的速度全力馳援,僅僅一個月,伏勝關內外,元寧將士死傷逾十萬,更折損三員大將,德王妃上疏形容此戰“幾與欽治之鎮南一役相等!”——欽治之難以鎮南關的慘敗為開始,那一戰,鎮南關中埋葬了元寧二十萬將士,引魂燭火阻斷祁江,江南幾乎家家墨服——明宗殺趙同滿門用的罪名不是戰敗,而是棄關——他在伏勝關之戰最慘烈的時候逃往平嘉關,元寧士氣為之一洩,伏勝關一度失守,德王因此戰死。

“兩位以為如何?”尹朔將奏章放回書案的同時,陽玄顥也出言詢問兩人的意見。

謝清沉吟不語,看向尹朔,尹朔盯著地圖看了一會兒,才以無比慎重的語氣開口:“陛下,臣想請問謝清,格桑高原諸部近境如何?”

謝清心中微訝,對尹朔的一針見血十分佩服,見此情況,尹朔還能準確分析原因,而不被表象所惑,的確不同一般。

第九章 誰能為此曲(下)

格桑高原以西便是格桑山脈,西方人又稱其為利德爾山脈,是古代希昆語,意為接天的高山,聖清一朝,格桑山脈都是皇朝的西方邊界,居於格桑高原的康族諸部向聖清稱臣,接受皇朝的封敕,同時,聖朝的皇帝又將高原的軍、政、教三權分離,設青原都督、格拉桑爾郡王與青宗教主三職,分而羈之,青原都督多由國人擔當,聖清不少名將都曾任過此職,其中就有寧重,出身世勳閥門的寧重任職伊始,以恩撫為主,但是,三年後,諸部一再的叛亂讓其惱羞成怒,下令“洗戶”——屠殺叛亂部族的青壯男子,婦孺掠為奴隸,只留下年過六旬的老人——這是聖清開國大將制定的政策,那位被聖清尊為名將之首的男子在平叛中用劍對每個部族宣告:“要麼恭順朝廷,要麼被滅絕!”

康人素來不馴,聖清一朝,康人的反抗從未停息,聖清末世時,格桑高原最先脫離中央的控制,可是,大正皇朝對待高原各部的政策與聖清毫無不同,甚至是變本加厲,元寧立國後,無暇西顧,高原歸於古曼,但是,元寧允許康人在邊境互市。可以說,格桑高原上的康人總是被壓迫著,相比之下,聖清還算是最寬仁的一朝,聖清皇朝只要求要康人恭順,賦稅雖然嚴苛,但是,還在承受範圍之內,徵兵徵丁也不是很頻繁,只要不反抗朝廷,有時還會對順從的部族厚加賞賜。

這種情況下,心懷至略的康人部族並不少,古曼一味強逼重壓,康人心思有變亦非不可能。

這些外政廳倒是會有所瞭解,謝清對這些也知道得很清楚,但是,他並不願順著尹朔的意思說下去,稍一揚眉便道:“此事,當問陛下,或問兵部,臣不掌兵部,尹相問錯了吧?倒是尹相,此事難道與您無關嗎?”

尹朔知道他在落井下石,只是,他的確理虧在先,若是再於御前強辯,不僅無益,更會招來皇帝的不滿,因此,他也不多說,直接跪下請罪,陽玄顥正想出言寬慰,卻聽到謝清又言道:“況且,此時言及格桑高原的境況豈非離題萬里?我朝立國以來,對格桑高原採取的是恩撫結納之策,從無盡快收回高原的打算!陛下,臣以為,永寧王殿下此奏也並非意在高原,朝廷更不應該因為古曼的舉動輕易對北疆軍務做出調整。”

謝清這一番連削帶打,同時又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不能說不高明,但是,陽玄顥沒有說話,尹朔也不打算再沉默:“謝相此言雖有理,但是,臣以為,古曼此時舍東顧西,若說格桑高原無變,實在難以想像,而且,寒關等地雖是重鎮,於我朝卻非必爭之地,格桑高原居高臨下,對古曼的威懾遠勝東部的關塞,若時機予我,豈可輕縱,再說,永寧王殿下並未表明態度,兵者國之大事,謝相豈能妄自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