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東家,你放心的修建鐵路。 等路修好後,朕將賜給你一個爵位,以表彰你的功勳。 ”
伍秉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從盡廢捐官以後。 伍秉鑑就沒有奢望過還能光宗耀祖。 這次提出修建鐵路,不過是伍秉鑑看中了運輸行業地發展,斷定這東西將取代鏢局和馬幫。 沒有想到此事竟然給他帶來了如此殊榮,這讓他有些喜出望外。 當下伍秉鑑眼中飽含熱淚,有些發哽的說道:“草民謝主隆恩,皇上若有差遣,草民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
劉寄笑了笑說道:“伍東家放手去幹。 雷履泰不也是一個商人,朕不也封了他二等輔國公的爵位。 朕將你們立為楷模。 就是要告訴國人,不一定做官才是出路,人人皆可報國,人人皆可為大中華貢獻一己之力,只要是眾人認可你,社會認可你,國家也會認可你。 朕就會獎賞你。 也許有的人不屑朕的做法,認為朕亂了祖宗規矩,聖人傳統。 可是要想一想,規矩和傳統最初不也是人定的,那裡就一定要遵循著規矩和傳統辦。 依朕看,只要體會了聖人仁德之心,有了光耀中華之意,便可放手而為。 不必拘泥於規矩和傳統。 ”
林則徐聽到這裡跪伏在地上高聲唱道:“我主聖明隆德,意圖宏大盛世,臣雖不才亦願效死。 遙想玄成(魏徵)當年,苟利家國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今臣冒死直言,願我中華永世昌盛。 ”
劉寄將林則徐扶了起來說道:“元撫你不用說得這麼文縐縐的。 起來直說,詞語直白一些。 ”
林則徐這才起身說道:“臣以為,我大清朝體制落後,朝廷機構冗員過大,效率低下,貪贓枉法地官員比比皆是,若要革新必效仿西洋諸國,將行政、司法、立法三權分立。 現在中央的內閣、軍機處、六部以及理藩院和地方地巡撫、道員、知洲、知府、知縣都歸到行政中,司法一系可效仿西方的警察和法院體系,將綠營巡捕營全部改為警察體系。 督察院改為法院體系。 立法一系。 可召集各省德高望重之輩組成議會,具體的人數和辦法可詳細制定。 ”
劉寄沒有想到林則徐居然提出這麼激進的改革。 他知道林則徐在廣州吸收了很多西方思想,也和留洋學生商討過許多興國大計,但是作為一個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官員能提出這麼西化的改革方案仍然讓劉寄吃驚,在劉寄的記憶裡另一個時空地林則徐是不可能提出這樣的改革方案的。 劉寄在猜想,是不是因為自己這個皇帝不同了的原因,或者是林則徐看出了中國不能不改革,而剛才自己暢言了一翻不要墨守成規的話題又讓林則徐長了膽子。
深深的思考了一陣,劉寄說道:“元撫所言,朕深有同感。 只是此事萬萬不可操之過急。 此好比一艘海上航行的大船,船身雖然有些破敗尚且能夠航行,若是嫌棄船體太舊,在海上鑿鑿砸砸,弄不好也就沉下去了。 ”
林則徐暗自鬆了口大氣,他說出這話也是冒著被殺頭的危險,聽到皇上並沒有怪罪地意思心裡的石頭方才落了下來。
伍秉鑑看到皇上和林則徐突然談起了公事,他本想馬上避開,可剛才的話題太沉重了,讓伍秉鑑不敢開口,此刻見氣氛鬆懈了下來,趕緊說道:“皇上,草民就先行告退了,皇家貿易公司的賬本和財物都交給了內務府大臣盧家元。 ”
劉寄也沒有阻攔伍秉鑑下去,他點了點頭漫不經心地說了一句:“退下吧”
等伍秉鑑退了下去,劉寄開口說道:“議會的事情,依朕看有些操之過急。 可召集有爵位和功勳的部分官員以及各省地優秀子民組成參議閣。 朝廷的法律和命令可部分交給參議閣討論,討論的結果報到朕這裡來定奪。 ”
林則徐一想這參議閣不是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那還不如不設這個參議閣,於是林則徐說道:“皇上英明,參議閣一事於大清朝國情不合,可暫時不論。 但是警察和法院的建設,應該算是當務之急。 ”
劉寄揹著手緩步思考了一陣後說道:“督察院不能改為法院,此二者是不同的兩個部門,前者是督察百官,後者是依法裁定案件。 ”
說到這裡劉寄又思考了起來,半響他回頭指著林則徐說道:“這事,今晚就召開議會,四品以上官員全部參加,元撫也來參加。 海關的事情,元撫都交待好了嗎?”
“回皇上,海關的事情都交待好了,如果臣下不在擔任海關總監,臣提議可讓粵海關監督左宗棠接任臣下海關總監的職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