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部分

還是日夜不歇,叮叮噹噹的火熱朝天。

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將是一個豐收之年。

劉協又將心思轉移到了武技上。有王允、盧植和皇甫嵩這三駕馬車在,朝政自然不用他操心。有張遼這位名將,再加幾位猛將在,兵事上自然也不用他過問太多。至於兵器、鎧甲,有馬鈞和蒲元兩個神童在,他能插上話的地方也不多。

所以他依然練他的馬背武藝,而且大有精進。他已經能夠與胡車兒鬥個平手,與張遼大戰四五十回合。

同樣,張遼、關羽、張飛和水無塵等人,意氣相投,經常在一起切磋武藝,取長補短,各自的武藝又有了精進。

就在一片風平浪靜之下,一封密信八百里加急傳到了宮中。

劉協看了信之後,勃然大怒。

自孫堅私藏玉璽潛逃之後,被劉表於路攔截死傷慘重,逃到長沙休養。

對於此事,劉協並未深究,因為傳國玉璽只是一個象徵,並不是用來蓋到聖旨上的。平時所用的玉璽是另六塊玉璽。目前中央兵力不足,西有董卓未滅,東有袁紹諸人居心叵測,內有黨人死心不改,這個時候為了一塊玉,對千里之外的江東大動兵戈是極為不智的。

不想孫權對劉表攔截之事,心懷憤恨,尤其是他那精挑細選,花了幾年時間才訓練出來的敢死隊,幾乎全軍覆沒,每每想起就恨得咬牙切齒。經過一年的厲兵秣馬,在袁術的慫恿下,率數萬大軍跨江渉湖而來,直奔劉表所轄的江夏,要報年前一箭之仇。

面對有備而來、兵多將廣的江東猛虎,荊州軍節節敗退,被孫堅奪了樊城,取了鄧城,敗退到襄陽,所以不得不派兵向朝廷求救。

ps:明天開始會有熱血情節,敬請關注。同時求收藏,作者並不是喜歡每章求收藏,而是收藏實在太少了,還有的讀者撤掉收藏,實在太傷心了……

第六十八章 老鷹

劉協看完劉表的求援信後龍顏大怒。

孫堅作為自己的臣子,私藏玉璽也罷了,畢竟查無實據,但是現在竟敢悍然攻打同僚的轄區,明顯無視朝廷法紀,這與造反何異?若開此頭,則地方大臣紛紛擁兵自重,互相攻伐,豈不是天下大亂?

他立即叫李逸飛宣三公和張遼前來議事。

幾人討論了半天,結果卻令劉協大失所望。除了張遼主戰,三公都認為不宜出戰。

戰亂剛定,民多有菜色。為了不增加百姓負擔,御林軍一直控制在八萬左右,只能拱衛京師,無力南下徵江東。要知道董卓在長安擁有二十萬的精銳軍隊,誰知道那頭魔王會什麼時候捲土重來,威脅京師。

就算按張遼說的,給他一萬御林軍必能打敗孫堅。但是從洛陽奔襲荊州,必然要經過南陽。那裡是袁術的地盤,袁術向來對劉協不感冒,又被劉協貶官羞辱,況且他還是孫堅攻劉表的幕後指使人,誰知這位擁兵自重、並不尊重朝廷的南陽太守會不會在朝廷大軍經過他的轄區時,突然叛亂攻擊。

更何況北方軍隊擅長步戰和騎戰,而江東軍隊擅長水戰,即便張遼大軍所指,孫堅望風而逃,但是也不會有什麼損失,他只要登船撤退,張遼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孫堅從容而退。等到朝廷軍隊一退,孫堅必然會捲土重來。

最重要的是,襄陽城堅糧多,守幾個月根本不在話下,而孫堅兵多糧少,速戰不能決,必然糧盡而自行撤兵。

他們都是從實際情況出發,做出最明智的選擇。畢竟漢室經歷動亂,差點分崩離析,再也經不起折騰了,當前應以休養生息為重。

但是劉協不是這麼想的,他想的是孫堅打劉表就是明顯叛亂,不承認他這個皇帝,等於在打他的臉。

劉協悶悶不樂的示意四人退下,眉頭微皺,陷入沉思。

他突然想起演義中也有這麼一段,時間和事件都和現在大同小異,回想後面的情節,眼中逐漸露出喜色,眉頭慢慢舒展開來。

思慮了很久,他叫李逸飛將王越宣來。

“不知陛下找臣有何事?”王越問道。

劉協將事情的原委跟王越細細的說了一遍,然後盯著他道:“如今唯有一計可解荊州之圍。”

王越詫異的盯著劉協,這種軍機大事,連三公和精通軍事的張遼都沒討論出個結果,劉協居然跟他討論起來了,真是太看得起他這個劍客了。

劉協緩緩的說道:“大軍之戰,伏屍百萬,流血千里;英雄之戰,伏屍兩人,流血五步。朕若派大軍征戰,勞民傷財不說,死的可都是朕的子民。師父曾經匹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