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唱的哪一齣?
“正…正堯賢侄,難…難道你不知道?”老頭收起了臉上驚訝的表情,然後疑惑的看著正堯,此時竟然用賢侄這個稱呼問道,似乎覺得此事正堯應該知道才對。
“知道?知道什麼?”
正堯早就已經一頭霧水了,再經這老頭這麼一參合,完了,自己連自己想要知道什麼都不知道了。
老頭臉上驚疑的表情又浮起來,詫異的看著正堯:“你不知道李正堯這三個字已經傳遍京城的大街巷了麼?”
第七章 天橋河畔書人
今天第一更到!!!求推薦~~求收藏~~~~最近收藏推薦漲的有點不怎麼給力了,大家幫忙加加油啦~~~另外,在此特地感謝“再續風雅頌”兄弟的打賞。
——————————————————————
老頭完,現在輪到臺下的學子們開始疑惑了。怎地有人自身出名而又不自知呢?這似乎也太過不可思議法想象了吧。
“這…”
正堯四人支支吾吾的半晌也不知道些什麼,因為心中實在是有太多的疑惑,根本不知道從何起。
“蜀中地,多俊才;都江堰,景天籟。老李家,有男孩;字正堯,胸有才。主意多,頭腦快;石橋畔,訴情懷。作《春風》,四步開;驚四座,受青睞。峨眉山,寺廟來;盜玉佛,清遠呆。失蹤案,飛雲寨;花振虎,遭毒害。施妙計,真兇猜;萬坤龍,入甕哀。烏禪院,火勢怪;細心查,隱尤在。好事者,贊其才;傳誦之,千里外…”
就在正堯四人還在雲裡霧裡的時候,突然間,臺下一幫學子竟然齊聲喊起了一陣長長的口號。而這“三字經”口號怎麼聽,都是透過精心編排的,有意拿來讚美正堯的。
此時正堯的疑惑已經法用言語來形容了,自己最近一系列的活動竟然完完全全的出現在了“三字經”裡面,而且這裡面連時間順序都是那樣的吻合。正堯不得不感嘆作詩之人的用心之處,此人似乎也太過了解自己了。
“哎呀!我正堯啊,這不是在你嗎?”袁海雲反應最慢,聽完之後才反應過來,不禁大叫出來。
一旁的張誠也是一臉詫異:“如此詩句,甚是巧妙。不知是哪家之手,竟對我三弟如此的瞭解並予以讚美,實在是有心之舉啊。”
“這其中的好事者到底是誰呢?莫不是…”柳彥則是開始從三字經裡面推敲起來,如此瞭解正堯的人,怕是不多,不定就是自己認識的,於是他似乎想到了誰。
“其實我們也不知道是誰作的這首詩,只是最近半個月來,那天橋畔書的先生隔三差五的就會在那裡擺攤書,每次都有很多聽眾前去,而他書的內容就是關於李正堯的故事。每次開場,他都會念那句三字經,久而久之,我們京城的人也都對此耳熟能詳,所以當我們一聽到你你就是李正堯的時候,很自然的都顯得比較激動,比較的不可思議。”
老頭一五一十的道,的倒是繪聲繪色,煞有其事,言語堅定的不像是在糊弄正堯等人。
越聽老頭這麼一,正堯越發的疑惑不堪。如果是一個熟人知道自己,將自己的事情出來,那也能夠理解。可是一個書的人竟然知道自己的事蹟,這就法理解了。這時,正堯倒是有了一訪那書先生的意思。
“哦?那敢問先生,那天橋河畔書的先生今天會否出現呢?”正堯轉口問道,顯然已經有了去瞧一番的想法。
老頭沉吟了片刻,手指掐了掐,然後道:“每逢三、六、九那書先生都會出現,今天恰好四月二十六,應該會在那裡。”
“呵呵,想不到這書的也那麼講究,還分個三六九啊!”袁海雲一聽頓時覺得一陣好笑。
“此言差矣!讀書人和書人是一樣的,做事情就得按照規矩來,這個是原則問題!”張誠不由地鄙視了袁海雲一番,與袁海雲若是不相互鬥一下嘴,不較一下真,怕是不習慣吧。
“那行,我們這就去看看。嗯,先生,今日就不做打擾了,改日再來聽先生指教!諸位同窗,我們四人就此辭啦!”
完,正堯也不管他人如何失落的反應,轉身就往教室外面走去。而柳彥等人自然也對那書先生甚是好奇,於是也跟著正堯做了一個辭的手勢,已然出了教室。
老頭也不多言,比起正堯柳彥張誠這樣的名人才俊,自己想要教他們怕是不行。欣然將正堯等人送出了門,然後繼續他的《論語》解讀。
正堯一行人即刻出了門,經過一番詢問之後,走了大約半個時辰,便來到了所謂的天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