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一直在議會中爭鬥了近兩個世紀,才從純粹的議會政黨鬥爭中走了出來,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成立了面向選民的政黨。
託利黨既然是代表了保守勢力,它就叫做保守黨;輝格黨是激進派的代言人,就叫做自由黨。後來自由黨內部由於政治訴求發生了多次分裂,逐漸衰落了,代替它的就是後世的英國左翼政黨,工黨,也就是首相布萊爾那個黨。
按照後世的說法,保守黨就是右翼政黨,自由黨和工黨都算左翼政黨。這個右翼、左翼的叫法只是一種相對的狀態,用我們中國的習慣叫左派、右派更順口。不過中國的左派和右派與西方國家的標準不太一樣,這就是個屁股問題了,也就是立場問題。站在不同角度,左和右當然就不不同,如果是面對面站著,你的左就是我的右。
按照左右區分意識形態的叫法,最初源於法國,其實很多與革命有關的定義,都來自法國。這個國家和海峽對面的英國都很有特點,英國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玩命攪合,法國則是為了全人類玩命折騰,近代社會革命就是從法國興起的。結果呢,這兩個國家都為全人類貢獻了很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算是殊途同歸吧。
十八世紀末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在制憲議會上,議員們分成了兩個對立的派系。一派是以教士和貴族議員為主,一派是以資產階級、城市平民、工人和農民為主。在開會的時候,貴族議員們坐在了議會右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