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部分

,養羊除了吃,啥也幹不了。據說在嘉定年間,南宋曾經從西夏進口過一些羊羔,打算放到南方自己養殖,結果鬧得民間怨聲載道。老百姓抱怨這些羊經常去禍害莊家,最終算一算成本,還不如直接進口合適呢,乾脆也就不養了。

PS:點選、收藏、推薦票!使勁扔給洪扒皮吧……

第八十三章片湯和餃子

這可不是洪濤猜的,而是羅有德和他講的,他本來想邀請羅有德來嚐嚐自己的刷羊肉,結果只能改成涮海鮮了。

有人可能要說了,你說的不對!宋朝是嚴禁宰殺耕牛和私販耕牛的。沒錯,宋朝是有這個規定,可是規定是規定,實際上能不能有效,就得兩說著了。根據《宋會要輯稿》和《宋大詔令集》記載,兩宋這300年時間裡,皇帝總共下達了五十多道聖旨禁止民間宰殺耕牛。用我們的邏輯分析一下,如果這個聖旨真的管用,一道就夠了,何必弄了五十多道呢?平均五六年就得來一道,內容還都一樣。由此可知,宋朝吃牛肉自始至終就沒禁止成功過,還不是個別人偷著吃,而是大規模的吃,甚至都勞煩皇帝親自過問了。

另外大家可以去看看《水滸傳》,裡面不止一次寫到了吃牛肉的情景,不光在山上吃,到了城裡下館子依舊吃,還是明目張膽的點菜。其中第三十八回裡就有,松江、戴宗、李逵去江州琵琶樓裡喝酒,結果李逵要吃肉,店小二瞧不起他,就和他說我們這裡只賣羊肉,不賣牛肉,結果李逵急眼了,還用盤子扔店小二。

李逵為啥急眼呢?因為店小二在拐著彎的罵他是下等人。牛肉價格便宜,一般都是普通百姓吃,羊肉價格昂貴,一般都是富人吃。這就和一個穿著普通的老百姓進了高階餐館,點菜的時候被服務員用菜價難為一個道理。先不說這家琵琶樓的服務態度端正不端正吧,由此可見,牛肉在宋朝都爛大街了,而羊肉才是牛X哄哄的高檔食物。

按照大宋人的習慣,冬至是一年之內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反倒不是很重要。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日子,宋人有慶祝冬天來臨的習慣。每到這一天,全國放假,從皇帝到要飯的,都穿上新衣服先去祭拜祖宗,然後再暴搓一頓,飯後就可以盡情玩耍了,賭多大都不用怕警察敲門,因為皇帝開恩,下聖旨宣佈這三天隨便賭。

中國人的節日,不管古代還是現代,一般一個節日都要對應一種食物。中秋節的月餅、正月十五的元宵、端午節的粽子、春節的餃子……宋人過節也一個樣,每個節日都有每個節日相對應的食物,不過食物種類上和後世稍有不同。宋人過春節不吃餃子,吃片湯,他們不叫片湯,叫餺(bo)飥(tuo)。

這個習俗可以從陸游的一首詩裡找到證據,《歲首書事》之二里,有這麼兩句描述宋朝過春節的句子:“中夕祭餘分餺飥,黎明人起換鍾馗。”意思就是說,除夕祭拜完了祖宗,就分食餺飥了,初一早上起來,把舊年畫拿下來,換上新的。這首詩的小注中,陸游特別指出:“歲日必用湯餅,謂之冬餛飩、年餺飥。”歲日就是大年初一,湯餅就是餺飥,也就是說大宋人不光除夕夜吃片湯,初一還得吃!不是說南宋挺富的嘛,怎麼過春節就吃點片湯呢?這就和宋人過節的習慣有關了。

冬至在十一月中旬,春節在十二月底,兩個節距離太近。對於宋朝老百姓來說,冬至是必須大辦特辦的節日,家裡沒錢借錢也得辦。所以吧,大多數普通人家的積蓄在冬至就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還沒緩過來呢,又到了春節,只能是用片湯湊合湊合。這只是說的普通百姓,如果是富裕人家,冬至吃的好、穿新衣,到了春節照樣,沒什麼區別。

那宋朝的冬至吃什麼呢?陸游不是說了嘛,冬餛飩!這裡的餛飩不是餛飩,而是餃子!宋朝人還沒有餃子這個詞彙,他們管餃子就叫餛飩。宋朝也有真正的餛飩,不過他們不叫餛飩,而是叫餶(gu)飿(duo)。宋朝的餶飿和現代的餛飩一樣,都是不封口的,不過包得很大,和小包子一樣,說它叫餛飩,不如說更像燒麥。而且餶飿的做法也不是扔到沸水裡煮熟,而是串在鐵釺子上烤。這玩意在後世也能找到一點影子,把它們放到餅鐺上用油煎,不就是煎包或者鍋貼嘛,如果把它們放到屜上蒸熟,不就是燒麥嘛。

洪濤透過過冬至,又搞明白了大宋朝的幾種食物名稱,餃子=餛飩,餛飩=餶飿,面片湯=餺飥,再加上饅頭叫炊餅,包子叫饅頭,麵條叫索餅,燒餅叫胡餅……洪濤覺得自己再去下館子,就不用一樣一樣讓店小二端給自己看了,分分鐘能讓自己吃到正確的食物。

入鄉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