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養家餬口的手藝,磕個頭不冤。
在這兩截圓筒裡各固定了一片磨製的薄厚不同的水晶片,前後改了好幾次才算最終定型。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望遠鏡,只能小幅度的調節,倍數大概在四倍到六倍之間,太仔細的數字洪濤測算不出來。
小銅盒裡是洪濤利用磁石和縫衣針磨出來的磁針,並讓金匠把它固定在了銅盒底部,可以自由轉動,這就是簡單的指北針了。另外還有金匠用邊角料,在洪濤的指導下做成的一把圓規和一把直角尺。洪濤沒告訴金匠這是幹嘛用的,金匠也很懂規矩,不光一個字兒不問,還主動幫洪濤藏起來不讓別的人看到,直到把它們交到洪濤手上才算有了交待。
有了這幾樣東西,洪濤就能做出他的航海導航利器,六分儀了。六分儀的整體結構是個扇面,準確說是圓的六分之一,在圓心上加一個可以活動的指標狀握臂,叫做活動臂。扇面的圓弧上會有刻度,活動臂上有齒,與扇面的齒咬合,由洪濤自己用鯨鬚和鯨骨雕刻而成。扇面的兩邊固定上一面小鏡子和一個望遠鏡,圓點附近再固定一面鏡子和活動臂相連,基本就是一個完整的六分儀了。
圓點上的鏡子就是普通鏡子,叫做目標鏡;另一塊鏡子後面只有半塊銀板遮蔽,等於是一半鏡子一半透明,這是地平鏡;再加上一個望遠鏡,構成了一個三角形,這就是一架很不錯的六分儀了。
這個玩意怎麼用呢?首先你要有一定的幾何基礎,可以熟練使用三角函式公式。然後把眼睛對準望遠鏡,透過對面那個一半透明、一半反射的鏡子,讓海平面正好和透明那一半重合,再小範圍轉動活動臂,帶著遠點上的目標鏡尋找,找什麼呢,找太陽和你要觀察的星星位置。
當你看到目標鏡裡發射到半透明鏡上的太陽或者星星位置和海平面重合了,OK,記下活動臂中心指示在扇面上的準確刻度,這就是太陽與你這個位置上水平面的夾角了。有了這個角度,就可以根據太陽赤緯度數來計算你所在位置的準確地球緯度了。
不過這個方式還有個小瑕疵,因為在船上使用的時候肯定有晃動,不能找準六分儀的水平。那咋辦呢?好辦,這時候你只需要小幅度搖動六分儀,讓透過兩次反射之後看到的太陽影象來回擺動,當太陽在鏡面裡處於最低點的時候,那就是六分儀水平的狀態。
但這還不能保證讀數一定準確,沒關係,你多測量幾次啊,隔一分鐘就讀一次讀數,然後取中,基本就應該比較準確了。這個辦法只能確定一個大概的緯度,你不能要求精確到分秒不差,其實就遠洋航行來說,分秒之間的誤差並不是很礙事。使用六分儀要確定的只是航向是否正確,並不是**要命中的目標,些許誤差可以忽略。一般在船上,不管是船長也好或者領航員也罷,每天都要至少觀測兩次,發現誤差就修正航向,透過不斷觀測、不斷修正,才能抵達你想要去的位置。
有些電影裡演過,說是領航員或者船長搞錯了座標,結果船隻偏航甚至迷航了。那都是瞎扯淡,除非他連著失誤了好幾天,否則頂多幾個小時就能反應過來。就帆船而言,幾個小時才走了多遠?海圖幹嘛用的?每隔幾個小時船長或者領航員就要在海圖上標出船隻的位置和相關測量資料,就算大風把你刮偏了,有了上次測量的資料,還是可以很容易找回原來的航線的。你要非說領航員和船長連海圖都沒記錄,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什麼問題呢?你跟錯了領航員和船長,他們倆根本就是要去自殺的。
所以說,有了六分儀、指北針、圓規、直角尺,加上一張航線記錄圖,再有一個比較靠譜的時間記錄工具,和使用這些東西的正確方式,你在大海上就永遠不會迷航。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不迷航就能在大海上任意航行嗎?
不是,首先你得確保你的船扛得住狂濤巨浪,能讓你有繼續航行的機會。其次你還得有一張精準的海圖,讓你能知道哪兒有陸地、還有多遠。最後就是好運氣了,在沒有天氣形勢和預報的年代,任何一場風暴都有可能斷送你的壯舉。船再好也扛不住颱風,即使是核動力航空母艦,遇到熱帶風暴也得提前躲開,否則結果和一艘小帆船是一樣的。
現在洪濤具備了其中的幾樣東西,比如正確的使用方式,一個指北針,一個還算準確的六分儀,一艘還算靠譜的帆船,唯獨還缺一張精確的海圖和好運氣。這兩樣東西就需要他去自己摸索了,海圖要一邊測量一邊畫,他又不是學測量專業的,對什麼投影法沒研究,只能是走一點測量一個資料,然後標註在海圖上,保證他走過的地方都標準準確。這樣走上幾十年,把全世界每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