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託,曼娘是良民好不好,她早八百年前就脫了賤籍的,良民犯了罪,由得私刑處置的嗎?倘若顧二私刑處置了,那些政敵們一定樂的跳起來!
那麼,曼娘能上堂去受審嗎?然後按罪處罰。拜託,那顧廷燁的臉面才是丟盡了,那些政敵們也樂得拿這件事折騰一番,讓顧二倒黴一陣也好呀。
所以說,顧二在處置曼娘問題上是經過仔細考慮的,的確也有感情因素在裡面,但不像某些讀者認為的那樣,是如何如何對曼娘情意難忘,如何如何雷聲大雨點小,如何如何去讓曼娘享福,進而推演出他對明蘭是如何如何的薄情。
這也太扯了。
但是顧二在這件事的確是有錯的,這個錯誤而且很深刻很大,將導致本文的最後一次風波,作者是女主的親媽,我是不會放過顧二的,大家放心。
所以,拜託,請憤怒的群眾們別再義憤填膺了,別逼我劇透呀!!!!
無條件的一見鍾情,一般多存在於荷爾蒙旺盛的青春期,大家喜歡女主的心情我能理解,可是,讓一個飽經滄桑的男人,尤其在吃過一次曼孃的苦頭後,還要毫無條件的信任另一個人,毫不保留的去愛另一個女人,這太沒有道理了。就算是女主,也不該這麼金手指的。
不說了,不說了,再說又要劇透了。
=============================================
最後,說兩句閒話。
對某關的讀者時代留下深刻烙痕的NO1,就是敬愛的匪大,她的文真如罌粟一般,明知道看了會被虐,還是想去看。好文才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至今難忘。
某關及死黨們當時的的最大感悟就是,有時候真愛頂個P用啊?!
真愛既頂不住權勢的無奈(春晚),也擋不住野心的(碧甃沉),更加攔不住復仇火焰(芙蓉),甚至連流言蜚語和誤會也可以輕易殺死真愛(玉碎),所以當真愛扛不住死神時,某關反而淡定了(佳期)。
當然,虐的七暈八素,實在很經典的虐心文,現在很少有這麼好的虐心文了。
因為受傷太重,某關就此落下病根,從此要先檢查是否為HE結局,否則堅決不看。
靜琬的確是小六的真愛,他記了她一輩子,可這有個毛線用呀!敢問各位讀者一句,這種真愛,你要麼?
吾友八戒說,她寧可去當那沒有真愛的程夫人,人家至少尊榮富貴,兒孫滿堂的活到七老八十。鮮衣得穿,珠寶得挑,權柄在握,有什麼不好。
於小六的江山,靜琬不過是一抹浮雲,轉眼即過,若干年後,沒有人會記得;而程夫人才是濃重的不可磨滅的註解,只要慕氏江山承續,她的血脈後裔就永遠坐在王位上。
當然可以選的話,還兩者都別做,還平淡老實的過日子吧。
我知道,某關太俗氣了,我自己來罵:太俗氣太俗氣太俗氣太TM俗氣了………………
PS一句,某關絕沒有非議匪大的意思,只是就故事論故事而已,大家懂的。
她是某關心目中的大神,她的文筆,她的佈局,她對人物情感的把握,都是悲劇小說裡難以企及的高峰。
第177回
分家,可說是古代家庭生活中僅次於婚嫁的第二大命題。【蝦米文學
照官方口徑,自商鞅頒《分異令》,明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日積月累,既能促進小農經濟,又能減緩家庭矛盾,分家已經成為了深入人心的觀念。
照宗族耆老的說法,樹大根深,枝繁葉茂,分支以旺根苗,同族同心,共同進步。
若是管不住兒孫的老父老母,他們會嘆著氣說,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呀。
輪到顧廷燁了,他的理由更簡單,他後孃要燒死他媳婦的說——為了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防止內部分裂繼續擴大,保持僅剩的骨肉親情,還是用距離換美感罷。
頭日進宮面聖,顧廷燁雖是一身乾淨朝服,但面頰鬢邊還有手背都有火灰煙燎的痕跡,彙報完兩淮工作情況,作為一把手的皇帝當然會問兩聲,顧廷燁十分有技巧的把火災現場描述了些,然後略帶陰鬱悲憤的表示了一句,大約他家要分了。
寧遠侯府的家事,皇帝在就藩時就有耳聞,他原以為顧廷燁一襲爵就會驅逐繼母,沒想他倒心存厚道,硬是過了多半年,還為弟弟謀了個好差。誰知那繼母依舊賊心不死,顧府大火,半個京城都看見了,皇帝也是廣佈耳目,焉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