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不古啦,人心不古啦!
為了讓我開心起來,水澄兄弟兩個破例耐住性子坐在電視機前看了幾天本地的電視節目,最後他們一致認為:廣告詞要淺得讓小孩都懂,俗得可以用髒話以外的大眾話語,比如:×××膠囊,讓男人更堅強;採訪語言越是語無倫次,越沒文采,不講技巧越好;拍攝節目時,鏡頭越晃越好,越不調整黑白平衡,越不再乎畫面藝術效果越高明;鏡頭切換時要善於製造突發音響;打字幕時錯字要多多益善,句子嘛,越不通越好,最好的是連當地方言也用上,因為那樣顯得實在,文藝不是提倡三貼進嗎……
一些連最起碼的藝術原理都搞不明白的人在搞藝術,能弄出什麼樣的精神家園?水澄說,在當今,總有那麼許多人做著自己不懂的事,搞得一切亂七八糟卻被捧得好高。看看近幾年的大陸影視劇吧,總是每場必吹,每吹必冷,為什麼?是人們的欣賞水準下降了嗎?NO,是搞藝術的人越來越魚目混雜,有錢就是導演,就是製作人,這些人的素質不等,產生的作品必然也不高明。總是趕潮流地拍片,一會兒風,一會兒雨,人物個性大同小異;故事情節七拼八湊,面孔神似。再不,就拍些女人、男人之類的片子,說是文藝為大眾服務,貼進老百姓,天哪,老百姓不會因為自己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