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該多好呢。

孔融啊孔融……廣場邊,偶爾路人微微側目,入口不遠,一對深情擁抱的情侶,背後襯著千年的滄桑,相融的身型自然和諧。分開後,男人還低頭囑咐了什麼,才把女孩送到女賓的安檢隊伍後,看著她往前走,自己也站到男賓隊伍裡一路相隨。

一步步接近安檢,那些荷槍實彈計程車兵巡邏或者換崗,始終戒備的巡視著廣場的每個角落。看著飄揚的旗幟,那顆藍色的大衛星,下意識又去找他。在男賓隊伍裡,人潮湧動依然一下能認出來,黑色的大衣,挺拔的身型,很遠,也很近。

孔融啊孔融,遠看,其實……其實很帥的。

想著他最後的話和那樣的微笑,也不覺得害怕了。對他擺擺手,又握緊拳頭給自己加油。莊非,不就是記住兩張臉嗎,肯定行的!

女賓的隊伍行進的更快,已經臨近安檢,再回頭,他還在那兒,向著她的方向。

背後響起了冰冷的希伯來語,那一刻,耳邊卻是他最後的那句囑咐。

“安全第一!”

——————————耶路撒冷舊城(一)—————————————————耶路撒冷舊城現存的古建築:

1、猶太教希律聖殿的西牆(現在猶太人稱之為哭牆):公園前10世紀,猶太人大衛王率領各部落攻佔耶路撒冷,並以此為統治中心建立了以色列猶太國家,後來他的兒子所羅門在耶路撒冷錫安山上建立了聖殿。公元前六世紀,聖殿被入侵的巴比倫人焚燬,半個世紀後重建,後又被毀。最後一次是公元前35年由希律一世重建,命名為希律聖殿。到公元70年和135年,聖殿被羅馬人再次焚燬,現在儲存的12米高的西牆,是聖殿被焚燬後在西院殘牆基上修復起來的。

耶路撒冷猶太教聖蹟哭牆又稱西牆(western wall; Al…Buraq Wall; Kothel HaMa'aravi);是耶路撒冷舊城第二聖殿護牆的一段,也是第二聖殿護牆的僅存遺址;亦有“嘆息之壁”之稱。為古代猶太國第二神廟的唯一殘餘部分,長約50米,高約18米,由大石塊築成。猶太教把該牆看作是第一聖地,教徒至該牆例須哀哭,以表示對古神廟的哀悼並期待其恢復。公元初年,歐洲人認為耶路撒冷是歐洲的盡頭,而這面牆即是歐亞分界線。千百年來,流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猶太人回到聖城耶路撒冷時,便會來到這面石牆前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所以被稱為“哭牆”。

中間屏風相隔,祈禱時男女有別進入廣場牆前,男士必須戴上傳統帽子,如果沒有帽子,入口處亦備有紙帽供應。許多徘徊不去的祈禱者,或以手撫牆面、或背誦經文、或將寫著祈禱字句的紙條塞入牆壁石縫間。歷經千年的風雨和朝聖者的撫觸,哭牆石頭也泛泛發光,如泣如訴一般。

1981年哭牆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隨著很多猶太婦女往哭牆的女士區域走,和男式的祈禱區域隔得不遠,注意到他也跟上來。黑色大衣一直在視線內。牧和雅麗還沒有出現,就認真在人群裡尋找起來。

最先看到的是雅麗那件外衣,早晨在使館門口見過,難怪一直覺得怪,再看男賓中的牧,終於瞭然了。

他們融在人群裡,並不顯眼,但都是同款式的外衣,深綠介乎墨色,咔嘰布似的質地,胸前背後有閃亮的裝飾釦,反光效果很明顯。

找準了目標,卻沒有盲目上前。孔融說了,只是記住兩個臉孔,安全第一。所以停在原地,隨著祈禱的人們默默背誦起舊約的句子。

雅麗和牧在慢慢移動,身邊的禱告者一個換成另一個,既沒有老年男人,也分不出和自己年紀相仿的女孩兒。遊移在兩個人身上,怕丟了目標,嘴裡的詩篇背得七零八落,像蚊子唱歌,咪咪嗡嗡,裝著樣子。

身子突然被後面的人撞了一下,閃到一邊,看著兩個中年婦人圍著個二十上下的女孩一步步往哭牆前走,玄黑的裙袍,手裡是燙金的舊約,來不及看清面孔,已經排開人群過去了。

經過雅麗身邊的時候,她也稍稍遲疑,之後並沒有緊跟,只是周旋的隨在後面,站在那女孩後方。

另一邊,男賓隊伍里加入幾個孔武有力的高個猶太小夥子,雖沒有誇張地保鏢打扮,卻不是普通訊徒的樣子,明眼人都避讓一些。留意隊伍裡的牧,並沒有隨著他們往前走,還是站在靠後的禱告隊伍裡,一派鎮定。

心裡有點納悶,Nahum和他的女兒到底是什麼樣的大人物,孔融都緊張成這樣。嘴裡不知所云的揹著創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