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7部分

佛家八識 (3)

末那識屬於潛意識的範圍,它本身並不造作善惡之業,但因它執著自我,所以成為一切眾生自私自利的根源。末那識所執著的我是什麼呢?就是最後一個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阿賴耶是梵音,又稱為藏識,含能藏、所藏、執藏三義,是一切善惡種子寄託的所在。

阿賴耶識是本性與妄心的和合體。由無明而起的妄想概念稱為阿賴耶識的見分,再因這妄想概念而幻現一種物件的境界,稱為阿賴耶識的相分。

一切眾生,每一個起心動念,或是語言行為,都會造成一個業種,這種子在未受報前都藏在阿賴耶識中,所以此識有能藏的含義。前七識的作用是能燻能緣,第八識是前七識所燻所緣,所以有所藏義。第七識恆定執此識中的見分為我,而為它所愛,所以有我愛執藏義。

佛家認為,人之所以能夠成佛,在於人擁有八識。

在此八識中,有一個共同的心識,決定著前五個心識的取捨與認識作用,那就是意識。例如:一幅圖畫,某甲看這畫是眼識在作用,然而能使他興起讚歎、留戀、回想等心理活動者,卻是第六識——意識在取決;如果某乙同樣看這幅畫,同樣的眼識作用後,其第六識——意識卻發出厭惡、排拒等心理活動,這便證明了:人的意識不同,故反應不同。

由此可知,基本上人的五識是差不多的,而每個人的反應行為卻不盡相同,其關鍵便在每個人的意識不同!平常我們說:“我想……”或“我喜歡……”、“我不要……”等等,其實都是第六識——意識的活動作用。

意識的活動非常廣而又影響深刻,比如事過境遷的回味,陳年往事仍記憶猶新等等,以至於睡覺時的做夢,非睡覺時的幻想都是。可是意識的作用並不是憑空而來的。例如:某人時常稱讚你,你便對此有濃厚的好感,心裡也有很深的印象。例如:有些人總是最關心自己的利益;總認為自己強過別人,自己是最好的等等,這正是‘我執’的作用,即佛經上所說的第七識末那識,也叫汙染識。

為什麼叫汙染識?意思是它是總結前六識所攝取的外境與感受,長久記憶並儲存的地方,諸如恩怨、憂喜、愛恨、善惡、好壞等,所以也油然使人有貪、嗔、痴、邪見等心意的永久執著,有人便稱這些執著為心魔。

由前七識所產生的思想行為和意念,大體上就有善惡之別,這便是‘業’或‘業因’,當人走完一生時,這些業因便如種子一般,全部收藏在第八識一阿賴耶識,隨著轉生他界。阿賴耶識是梵文,意思是含藏,也就是收藏包含前七識所造作出來的善惡諸業業因。由於業因全部儲藏在第八識,跟著人轉世輪迴後,再一一隨著其他因緣的成熟,一幕幕重演出來,因此常人所稱的靈魂,往往就是指第八識了。

佛家八識 (4)

但就佛教的觀點而言,人是沒有所謂的靈魂,因為萬事萬物俱是生滅無常的,物質界或精神均是,絕無一成不變的,時刻都在變化、生滅!第八識正如一座大倉庫,時刻不停在搬進種子——業因,也時刻在搬出果實——業果。或行為感受,同樣是瞬息萬變的,在剎那的念念生滅和念念變動間,第八識不可能離業種而獨立存在,正如水的潮流之所以為潮流,正是在其相續不斷,一旦離了連續不斷的水性,便不是潮流了。

對於大眾來說,前六識很容易理解,後二識不宜理解。

佛家宣化上人有一段佛學問答:

何為第八識?

宣化上人答:楞嚴經原文,解結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

宣化上人開示:解結要由次第來解開。但最初怎會結縛在一起呢?是因依真起妄。妄有六結,六結即五陰,由不生不滅之如來藏,因一念無明,晦昧為空,便和有生滅之妄相互相結合,而成阿賴耶識,即第八識。第八識本來叫含藏識,即如來藏,因受無明薰染,變成阿賴耶識。故由識陰先起而有行陰,即第七識,末那識又叫傳達識,專傳達六識之意思到八識處。然後有想陰,即第六識,再有受陰,即前五識;再有色陰,即內之根身,外之世界。前四陰比較微細,每陰有一結,色陰比較粗,故有二結。解結要從內向外,亦即從粗至細,次第解開;六結解盡,五陰消滅,五濁亦就澄清。因推究根本,是由六根和五陰混合在一起而生出五濁,便有種種煩惱障礙。現在要解結,便不要向外馳求,跟著識陰到處亂跑。因我人最初受生是由識陰。由識陰和五陰結成生死縛,便不得解脫。現在先由識陰解除,一根解脫,其他五根也就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