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回道,“只盼叔母舉薦的名醫能夠治好皇后殿下,使朝堂、宮廷徹底安穩下來。”
崔淵將她攬入懷中,安慰道:“人各有天命,我們只需步步小心也便是了。”
一個時辰後,真定長公主的鹵簿終於一路北行,回到勝業坊中。金頂朱輪車在崔府內院前緩緩停下,真定長公主一面送鄭夫人下車,一面叮囑道:“阿嫂,這兩日須得煩勞你四處走一走了。”
“貴主安心罷。”鄭夫人道,“幾場飲宴下來,大半個長安城的女眷都能見著。若有什麼佛醫、道醫的訊息,都應該不會藏私。倒是尋訪藥王之事,須得子由四處打探一番。可惜子竟近來也不得空,不然,兄弟兩個也能有商有量。”
“這倒是無妨。他想讓阿兄給他一個閒官做做,總得表一表孝心。”真定長公主道,“將這樣的大事交給他,他才願意安安生生地去盡力。”說罷,她又看向後頭剛下馬車的王玫,命侍婢將她喚了過來,笑道:“九娘實在機敏,出了個好主意,阿嫂可得好好賞她。我家去後也讓十三娘去庫房裡好生找些壓箱底的東西。”
“兒不過是靈機一動,搶著說得快了些。”王玫忙道,“便是兒不說,姑祖母、阿家、叔母遲早都會想到。”
“有什麼好推辭的?”真定長公主輕嗔道,“長輩想賞,你便受著就是了。”
“也是你該得的。”鄭夫人接著道。
王玫便只得應下了,跟在鄭夫人身後,目送真定長公主的鹵簿遠去。而後,她又與小鄭氏一左一右,扶著鄭夫人緩步穿過正院。鄭夫人問了幾句曲江池之事,小鄭氏形容得很是熱鬧,崔蕙娘也在旁邊補充了幾句,直教依偎在清平郡主身邊的崔英娘聽得滿臉豔羨。崔簡瞧了瞧她,悄悄地從袖子裡取出個小麵人塞在她掌心裡。崔英娘捧著小麵人,甜甜地笑了起來,看得清平郡主與王玫俱是心中一暖。
“郡主與九娘都未去,倒是可惜了。”鄭夫人將兩個孩子的互動看在眼中,慈愛地笑道,“幸得今日英娘得了觀主開的方子,若是將身子調養好了,過些時日我便帶著你們去貴主的別院裡住幾天。”
崔英娘聽得,笑得更甜了:“兒會乖乖地喝藥、散步,多吃多動!”她倒是將觀主的提點都記在了心裡,又眼巴巴地看向王玫,拉著她的袖子道:“我喜歡叔母做的吃食,好吃。”
王玫想了想,對清平郡主道:“二嫂,明日我便要歸寧,在孃家住一段時日再家來。不如今晚我先列出一份食單,讓廚下先做著?”觀主診治崔英娘時,她也在一旁,知道這孩子在吃食上應該注意些什麼。因而,寫一份食單也不必費太多心思。
“有勞九娘了。”清平郡主笑著致謝。
小鄭氏接著一嘆:“我們可是沒口福了。不過,光是讓廚下做九娘先前弄出的吃食,也夠我們新鮮一陣了。九娘可不能在孃家待得太久,否則,我會親自上門將你們領回來。”
“大嫂只管放心罷。”王玫知道她是頑笑話,也便笑著接了。
到得內堂後,大家便向鄭夫人跪拜告退。鄭夫人微微頷首,道:“四郎、九娘和阿實且留下。”
小鄭氏與清平郡主瞧了瞧他們一家三口,默默地帶著孩子退下了。崔淵和王玫則都想到了什麼,對視了一眼。
作者有話要說:貞觀十六年、十七年應該算是奪嫡最有波折的兩年,嗯,我把歷史事件稍微順了順,但不會完全按照準確的時間來呈現。另外,這裡的歷史人物應該都是我眼中的他們,或者說本文需要的角色,所以有失真的地方,大家也不必太在意了~~~
從關注奪嫡,到捲入奪嫡,有時候就是一個契機而已= =||
☆、第一百一十二章 盧氏傅母
鄭夫人在長榻上坐下,崔淵、王玫帶著崔簡分別坐在榻前左右兩側。
便聽鄭夫人道:“如今你們二人已經成婚;四郎院子裡的人也該添滿了;規矩也須得立起來。我知道你們一家子都不喜僕婢服侍,但該有的也都不能少,免得事到臨頭尋不出人手;虧待了自個兒。至於到底如何安排,便由你們自己了。”
王玫回道:“兒覺得;點睛堂的僕從婢女儘夠了。這幾日每人都領了差使,裡裡外外已是井井有條。既然差使都有人做了,兒也不想再多養什麼閒人;便將陪嫁帶來的僕婢們都遣到店鋪、莊子裡去了。”
崔淵也道:“人多了便鬧騰,還是清淨一些為好。只要九娘該有的排場夠了便可,我在外還有部曲,阿實身邊也不缺服侍的人。”
鄭夫人看了看兩人;嘆道:“雖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