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還有順義,還有張為勝增援大軍,陛下乃天子,正該坐鎮京城,怎可輕易離開。”
又來了!
這位鬚髮斑白的老臣渾身哆嗦,痛心疾首,即便薊州不知因何被破,他亦始終堅信大周兵強馬壯,絕不會讓韃靼逼近京城的。
這種關鍵時刻,皇帝正該坐鎮京城,指揮戰事,怎可一見己方處於下風,就立即棄了皇都逃跑?
這對全軍士氣,是一個多麼大的打擊!
“微臣附議!”
“老臣附議!”
……
以往少不了勾心鬥角的的朝堂,如今萬眾一心,齊齊跪下,請求皇帝收回成命,甚至有情緒激動者,已經痛哭流涕。
只是昌平帝心意已決,不容絲毫更改,“朕意已決,諸卿不必多言。”
惜命逃跑並非一件光彩事,皇帝頗有些惱羞成怒,他一拂衣袖,就要站立離去。
這時候,高煦早一步開口,“父皇請留步,兒臣有一事要稟。”
他對自己這位皇父很瞭解,冷著臉旁觀了片刻,便已確定,這旨意是不會改的。他當機立斷,不等昌平帝起身,便兩步出列。
高煦聲音沉穩,一字一句十分清晰,瞬間讓鬧哄哄的大殿安靜下來。
“兒臣願代父皇出征,請父王准許。”
昌平帝離京之事,對大周士氣打擊是致命的,既然已經不可挽回,那隻能設法彌補。
皇太子代天子親征,是最好的辦法,也是唯一的辦法。
高煦態度恭敬,但微垂的眼瞼卻掩了冷意,他對他這位父皇,真的失望透頂。
“太子殿下所言極是,請陛下恩准。”
王瑞珩氣憤過後,心頭一陣蒼涼,不過他到底久經宦場,須臾就開始盡最大努力,將損傷減至最低。
忠君愛國深烙心底,但皇太子是皇位繼承人,他心悅誠服,此刻須為東宮、為大周爭取最大利益。
“微臣附議!”
“老臣附議!”
首輔開口後,一干中立保皇黨紛紛附和。
“可也。”
昌平帝忌憚太子,這一點不假,但不得不說,他這兒子還是很孝順,關鍵時刻很靠得住。
當然,他也很清楚自己這行為不好,只是他更珍惜自己的小命,但若能兩全其美一些,就再好不過。
至於所謂軍權聲望這些,都遠遠及不上大周朝江山穩固來得重要。他是帝皇,還是父親,在古代佔據絕對的優勢,屆時迴鑾後再設法收回,也不是不行。
“今皇太子代朕親征,即日出發。”
“兒臣領旨。”高煦立即領了聖旨。
其實皇帝南下金陵後,這北方的軍政要務,是必定會落在他手裡的。只不過,能更名正言順,才最有利於後事。
君臣父子之間的對話十分利索,頃刻間便定下一切,保皇黨們固然略覺安慰,但侍立在一旁的陳王卻心頭一凜。
所謂代天子親征,暫掌一切軍政要務,這可不是說說就過去的。
暫時放出去,以後未必能要回來,陳王從不小覷他這位嫡長兄。
他掃一眼上首的皇帝,當機立斷,立即出列,“兒臣願領兵出征,為父皇分憂!”
魏王目光閃爍片刻,緊隨其後出列,“兒臣亦如此,願領兵出征,為父皇分憂!”
昌平帝心念一轉,“好,朕都準了,你們二人,亦即日領兵迎敵。”
南狩的事情定下,他的心定了定,有二三兩子參與也好的,利於分割權柄,他日迴鑾後更容易收回。
皇帝不肯久留,匆匆下來兩道聖旨後,立即離開。
高煦掃了魏王陳王一眼,眸光並無波瀾,顯然並沒將這兩人太放在心上。
代天子親征,與普通皇子領兵出征,是完全兩碼事。
名分已定,他完全具有節制對方的權力,節制權有了,這兩弟弟就折騰不出太大浪花。
第一百一十章
一到了關鍵時刻; 其實很容易看透一個人的真實內心。昌平帝命人匆匆整理,點了親衛軍與京營數萬軍士護駕; 天一亮,鑾駕便出了宮。
他是一個人離開的; 皇后寵妃、皇子公主,一個都沒帶上。
高煦已沒空搭理他那父皇; 一道道教令自皇宮發出; 先點了京營十萬大軍,令到集結; 立即準備拔營。
接著,他還得安排京城防務問題,立即召了幾萬山東班軍過來; 連同剩下的七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