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
恢弘至理名言一出,無量浩大浩然正氣傾瀉而下,浩浩蕩蕩,朝孔子身上傾瀉過去,加之其身,匯聚無量氣運。
孟子頭頂春秋筆龍蛇遊走,銀鉤鐵畫間,‘浩然正氣’四個斗大的字元出現,頓時天地為之一亮,恍若千百日月大放光明,耀眼無比,照定孔子,光明正大,惶惶輝煌。
曾子,夏禹後裔,孔子之徒,做《孝經》,為天下立德,頭頂香火無數,絲絲縷縷,青煙嫋嫋,萬千披麻戴孝的男子痛哭流涕,追思考妣,紙錢飛揚,孝義長存。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話音一落,天地皆感,天地為萬靈之生養父母,有感曾子之大德,首次將孝推崇到人之道義根本之首,天降祥瑞,萬千玄黃功德之氣垂落,如絲如縷。
曾子望之,巋然不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手指一指,本來奔向自己的萬千瑞氣改道而行,朝孔子灌輸過去。
頭頂一個浩大的‘孝’字高懸,恍若皓日,照亮天地,萬里山河為之一明,億萬兆生靈心有所感,朝此字拜服,從此孝義長存,在人心底,為人立身處世之根本,功德無量,流芳百世。
子思,孔子嫡孫,大賢尊者,書寫《中庸》一書,大談君子之道,處世之法,隱忍含蓄,卻是暗合無窮道理,皓髮童顏,溫和恬淡,見孔子證道在即,也是不遺餘力,鼎力相助。
“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大道倫音不絕,響徹寰宇,一道圖卷憑空浮現,上面清光瀰漫,毫光閃爍,萬千峨冠博帶的儒門學子手捧《中庸》華篇,搖頭晃腦,刻苦誦讀,漫天霓虹,煙霞散彩,諸天大道神韻勾勒,清晰可辨,片片瑞彩如同羽毛飛絮般墜落,天地一片祥和。
浩大雲光滾動如潮,浩浩蕩蕩,綿延不絕,朝孔子湧去,氣息中正平和,不偏不倚,公正無私,以成大德。
荀子,曾經乃是稷下學宮祭酒,教化天下學子,與群賢辯經論道,言辭犀利,引人深思,有門徒韓非子、李斯,雖未成大業,卻是師憑弟貴,聞達於天下。
因為門下成名之人,皆為法家之人,因此被人認為是儒而類法,乃是先秦最後一位儒門大家。
荀況面容嚴肅,不苟言笑,三尺髯須黑白相間,髮髻高挽,一絲不苟,大有嚴師風度。
頭頂仁義之氣噴湧,結成瑞彩慶雲,上面一座學宮懸浮,磅礴大氣,書香之氣嫋嫋,朗朗讀書之聲隱隱可聞,正是名噪天下的齊國學府——稷下學宮,堪稱中國第一所古代大學。
荀子座下浮現一道臺,紫氣縈繞,蘭麝之香伴隨,口誦華彩文章,闡釋大道學說,一字一言皆是微言大義,洞徹玄理。
“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人匈匈也輟行。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矣,君子有常體矣。
天地,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亙古不變,永世長存”
大音希聲,卻是震天動地,恍若雷霆滾滾,獅子怒吼,振聾發聵,乃是無上玄音妙義,恍若九天仙樂,繞樑三日而不絕。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一股亙古長存、萬劫不移的意念恍若長河,也彙集到孔子身上。
此時,孔子渾身晶瑩剔透,遍體生彩霞,甚至煙霞凝結成萬千仙鶴,翩翩起舞,其聲啾啾,動聽悅耳,聞之神清氣爽,疲乏盡去。
頭頂瑞氣福雲花團錦簇,萬千絲絛垂落,絲絲縷縷,如同簷前滴水,涓涓不斷。
氣血如龍,神芒四射,頭頂大片雲彩懸浮,顯化鸞鳳,周天至理亦是閃爍不斷,大道圖錄更是綿延不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最後,孔子唸誦《周易》**,天地為之一顫,天際垂落萬千玄黃之氣,紫氣東來三萬裡,天花亂墜,地湧金蓮。
冥冥之虛無之中,命運長河波瀾起伏,一隻麒麟踏波而出,龍頭、鹿角、獅眼、虎背、熊腰、蛇鱗、麕,乃是上古神獸,秉承仁義之德,所以是祥瑞靈獸。
此麒麟鱗甲鮮明,卻是雲紋之狀,五彩之色,豔若彩虹,福壽紫氣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