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一個人的性格品格的問題,跟大漢人民似乎沒有辦法說,如果說他的孩子人格有問題,這個父母可能會放棄自己的生命,替自己的孩子取回尊嚴。
當然,這也是錢汝君的幻想,正常的父母,應該是這樣子的吧!
但是大部分會被發覺有問題的孩子,就算父母再怎麼教,其實都沒有什麼用,他的路幾乎已經確定了。
那麼要如何顯現公平呢?
必須讓他們沒有辦法,發覺錢汝君其實是不公平的。
其實對於學堂島的招生,他們並不能夠給錢汝君什麼好處,事實上所有的學生到了錢汝君手上,給好處的人,是錢汝君。
必須到他們學有所成的時候,才能夠回饋錢汝君。
所以,說到底,錢汝君沒有不公平的理由,所謂的不公平,在於錢汝君也必須考慮本身的利益。
這些學生必須符合她的需求才能夠被招收進來,本身這就是最公平的理由。
所有的作坊老闆也都是如此,這個員工適合他,所以他錄用這個員工。
但是當這個被錄取的人或者是不被錄取的人,換了一個物件,不是本身,而是他孩子的時候,人們的標準就變得不太一樣。
他可以忍受自己的不被錄用,但是對於孩子不被錄用的情況,會使他們瘋狂。
會被帶到學堂島的人,是父母對他們寄予厚望的,跟錢汝君不一樣。
錢汝君是被父母放棄的,他會怎麼樣發展,父母其實是不關心的,即使他後來發現錢汝君有了發展,也只想著錢汝君能夠帶給她什麼好處。
至於他能夠不給錢汝君什麼好處,他從來沒有想過。
不管這個世間的人怎麼分類?
或者是他是從事什麼工作,都是會有好人或者是壞人,即使是父母這個職業也一樣,有好的父母和壞的父母,一個人的一生,沒有辦法,把他身上所有的角色都扮演得非常完美,當他顧到東的時候,就會在西邊做不好,當一個孝子可能就對不起自己的媳婦。
人的精力有限,越成功的時候,來找的事情越多,所以一個成功者越能成為一個完美的人,他如果能夠把一半的事情做到成功,基本上已經算是天才了,因為一個人的智商再高,他的時間一樣,只有十二個時辰,如果把這十二個時辰,平均分配給每一個人,她不會有任何的成就。
人們勢必會把時間分配更多給成功的專案。
如果一個人在某個專案顯得得特別的突出,那麼他對這個專案就會特別的偏愛。
對於這些大漢的家長來說,如果自己已經沒有更進一步的希望,往往會寄託在下一代的優秀孩子上面,他可能會有很多的孩子,有一兩個特別的突出,或者是特別的優秀或者是這個孩子是他的長子。
長子就擁有家裡非常多的繼承權,除非有其他的孩子,優秀的讓他們沒有辦法閉上自己的眼睛,而且,他的母親又是他最寵愛的娘子,在這個以男性為尊的時代,男人或許會鄙棄自己的原配,畢竟他的原配其實本來就不是他最愛的人,而是最能夠處理家庭事務的人。
如果這個人是一個有錢人,這件事情鬧得就會比較大,如果是一個窮人,表示無所謂。
因為對孩子來說,在家裡或者是出去都沒有什麼差別,甚至出去以後沒有負擔,還真能夠全心全意的發展。
對家裡的孩子來說,如果家裡無恆產,其實在家裡或是在外面,也就沒有什麼差別了。
而這個父母也不需要考慮家裡對這個地方的紛爭,只要拼命的生孩子,只要有一個孩子在他未來能夠奉養他或者是有足夠的收入,能夠分給他一口飯吃就不錯了。
因為人總是會老的,老的時候能夠做的事情就變少了,甚至老的時候,如果不想要曝屍荒野,就必須要有人送終。
這個時代的人如果要曝屍荒野,或許也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不過有些人的性質就是呆不住,所以他們做的事,直接是曝屍荒野。
但是即使他們再做這種惡劣的事,也會希望有一個人能夠替他們送終,把他送到墳墓裡面去。
至於以後能不能過祭拜,估計就不能夠寄望了。
大漢時期對於地府的結構做的還不是非常的完整,人們的思想裡面,對於地府的認知,其實也是渾渾噩噩的。
能夠信仰的東西大部分是街坊鄰居也信仰的,因為大家都相信的東西,如果你一個人說不相信,你都會覺得自己是錯誤的。
“公主,你說考試的專案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