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3部分

能在千里外下雨,過了幾天之後就會到你的身邊長起來,因為你的身邊往往是比較低窪的地方兒河水的速度卻比人類行走的速度還快,就算想通報訊息的人都沒有辦法到你身邊,大漢也沒有氣象通報的機制。

在這個時期,順其自然才是正當的方法。

不要去挑戰自然,自然就不需要花費更大的人力,但是不去挑戰自然的結果就是人類能夠選擇居住的地點是有限的。

人類的這個做法在很大的時候很長的一段時間。限制了人類能夠開發的土地。讓很多可以耕種的土地被拋荒。

只有在後來人口變多。人們只好去開發大自然超過臨界點的環境。並且做了一些人工的限制。改變了。自然的環境,讓這個地方大部分的時候不會發生自然災害。

人們可以忍受十幾年發生一次災害,但沒有辦法忍受天天發生災害。其實人類忍耐的限度。只跟擁擠程度有關,當你失敗了,只能尋找最不好的土地的居住的時候,更不好的地方也只有忍。

要防備這樣的地方發生自然災害,必須要發揮更大的力量才行,而這個時候所有的工程都比後代擴大好幾倍的難度。

所以大漢有廣闊而遼闊的土地,人們卻不會特地去開發。

因為想要開發這些土地事先都必須要耗竭大量的物資,興起重大的工程。

只有某個朝代某個人願意發揮大量的資金來改善一塊土地,這塊土地才能夠得救。

在人類手工時代。工程難度將被大大的提高。

他們必須花幾千倍的時間,而這個時代他們的人類是比較少的,所以人力支援是非常的珍貴,因為每個人都能夠多生產出來的東西實在太少。

也就是說,糧食結餘的能力。能夠提供非農的人口就是一個國家,或者時代成長的因素。

鄒盼加上幾個孩子,如果以後不去種田,就會多七個非農人口,如果農夫沒有辦法生產足夠的糧食,那麼七個非農人口就會擠佔到其他剩餘糧食,更恐怖的是,這些剩餘糧食不見得會拿出來販賣,很多糧食在地主的穀倉裡面,但是地主覺得把糧食送到很遠的地方賣,耗費太多的金錢。

寧願把這些糧食釀成酒,這些酒可以拿去賣,也可以自己品嚐。

但是這些糧食就沒有辦法送到非農人口口中,而這些人就必須去搶奪這些願意賣出來的糧食。

地主不願意把糧食賣出來,不是地主本身的錯,因為地主本身考慮的利益問題非常的實在,沒有人可以要求別人做好事,並且把做好事當成一個義務,除非你可以讓別人覺得做好事可以得到利益,透過交換利益的方式,讓這些人出來把糧食便宜的賣掉,或者是高價的賣掉。

往往做好事的人應該是朝廷或者是官方,而透過這些糧食賣掉的機制,朝廷才能夠收穫更多的稅收。

當然,前提是朝廷要收商稅,要是不從事農業的人就可以不繳稅,那麼這就是對農人最大的不公平,因為似乎這個世界所有的產出都必須靠農人,農人的工作非常的辛苦,但是他們卻需要負擔這個世界最大的稅收,而賺最多錢的人卻不需要繳稅。

這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事情,越有錢的人越不用繳稅,越沒錢的人越必須把他的力量榨乾,來奉養這些富有的人。

錢汝君之所以想全力幫助皇帝來做這件事,就是因為她想改變這種不公平。

至於繳稅本身,她並不怕。

從第一天做生意開始,她一直把稅收算好,並且主動繳稅。

如果朝廷沒有商稅,她就把這筆錢給皇帝。

這也是她一直以來光明正大的進行商人的事業,卻覺得理所當然的原因。

“我沒有釣杆或者是網子,沒有辦法釣魚啊……”

鄒盼原本以為他的說法不是讓錢汝君放棄,就是拿來釣杆或者是網子讓他去釣魚。

畢竟就算帶著其他孩子,沒有工具也不行,沒有工具的話,會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危險。

沒想到錢汝君卻皺起眉頭說道:“你忘記你在山裡面沒有工具,你會想辦法從看到的東西里面找出可以用的東西來製造工具。在山裡面的時候,你似乎無所不能。難道來了金麥城讓你退步了。”

聽到錢汝君失望的口氣,鄒盼才心生警覺,他沒想到來到金麥城之後,他的想法竟然不知不覺的發生改變。

不是變得更進步,而是變得懶散了。這讓他警覺了起來。

錢汝君密切觀察鄒盼的改變。發覺她的提醒,讓鄒盼變得警覺起來,她就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