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折戲唱完,就有崔府下人拿著大笸籮往戲臺子上天女散花似的灑銅板,然後一群人圍觀那些戲子們扎著頭在臺上搶著撿錢而哈哈大笑。
燕七挪開視線,瞅了瞅正面“看臺”上坐著的崔老太爺,其實人家還不算太老,今兒是五十整壽,古人成親早,只要不短命,四世同堂的比比皆是。
崔老太爺旁邊坐著幾位看上去頗有些威嚴的大小老頭,想是來捧場的官家,再旁邊是燕子恪,也不與旁人說笑,也不看下頭戲子搶錢,一手支著下巴一手端著酒盅,面色淡淡地正聽耳邊一顆大頭同他說話。
喬知府這個京都父母官兒比外官要辛苦得多,京裡級別比他高的官員過壽,只要不是關係特別淺的,他要麼就得親自上門祝賀,要麼就須送上一份賀儀,誰讓他是“父母”來著。這會子吊著兩條八字眉說得口沫橫飛,卻不知燕子恪有沒有聽進耳裡。
視線再挪,燕七就瞅見了對面男客叢中燕九少爺揣著袖子坐在燕老太爺身邊,一臉老成地垂著眼皮,記得這貨喜歡程家班裡唱青衣的那個什麼程玉樓來著,今兒程玉樓好像沒來,這貨一定挺失望的。小小年紀就追星,追的還是個偶巴。
再往旁邊挪,隔著十幾個座位,崔晞懶洋洋地支在茶几上,白玉似的一張臉上帶著幾分大病初癒的倦容,燕七想起他給她的信,好像是因為寒冬臘月的掉進了自家湖裡,患了場傷寒,險些連小命都丟了,可惜年前年後的燕家人都忙,沒人來崔府做客,聽聞崔晞病了也只派了個有頭臉的家下過去問了問,送了些滋補的藥,畢竟只是個小孩子,不值勞師動眾地上門慰問,燕七沒人帶著,自然也不可能獨自來看望他,拜年的時候倒是來了一回,可惜當時人太多,大家坐了一會兒就離開了,更沒有機會見著還在臥病的他。
崔晞也瞅見了燕七,隔山隔海地衝著她笑,女眷這邊席上不乏特別注意著他的人,見狀便順著目光回頭找,卻只找見一位臃腫的太太正往嘴裡送一枚玫瑰九層糕。
第34章 流觴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燕七從席上退下來,帶著煮雨找廁所,就在距看戲廳不算太遠的東牆根兒,結果煮雨胡吃海塞了一通下人餐鬧開了肚子,在裡頭長蹲,燕七就自己先出來,在附近隨意溜達著消食。
那邊戲才唱過兩折,年輕人們便有些坐不住了,聽戲畢竟跟聽流行歌曲不一樣,有別於普通話的發音不是戲迷票友還真是聽不大懂,況且點的這幾折又都是宴請必備戲目,大家早都聽絮煩了,《最炫民族風》和《小蘋果》節奏再歡樂也架不住去誰家都只聽這兩首啊。
於是坐不住的那一批人就先悄悄以各種藉口退了席,坐得住的也不想離群太久亦開始四下張望,好在崔老太爺十分知心,索性發了話叫年輕人們自去遊園,圖的就是個熱鬧。
燕七和煮雨往回走的時候就看見一撥一撥的人歡聲笑語地往崔府後花園去,武玥和陸藕各自帶著自己的貼身丫頭就等在一株才泛綠的大芭蕉下頭,燕七同二人匯合,也隨著大流往後園走,聽武玥興奮地道:“他們說去玩曲水流觴呢!咱們也去湊個熱鬧吧!”
燕七陸藕皆沒意見,跟著一夥也在談論曲水流觴的小姐穿過一道月洞門,門上寫著“珍萃園”三字,進去便是崔府的後花園了,那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是請了名匠精心設計過的,亭廊橋榭樣樣俱全,湖石林圃種種不缺,左一轉柳暗花明,右一繞別有洞天,引得武玥陸藕頻頻讚歎,燕七表示這景熟得真快吐了。
沿著花籬夾徑的小路一直向北走,途中或穿曲廊或涉飛橋,或繞山石或轉涼亭,一大片雲蒸霞蔚的桃花林便橫陳在眼前,引來眾人一片驚讚,然而更令人眼前一亮的卻不是這豔絕的桃花,而是引自桃林西面吹香湖的一脈活水,沿著人工開鑿的小渠流過來,曲曲折折彎彎繞繞,在桃樹下厚厚的草皮地上迂迴蜿轉了數十米,最終流入桃林東邊一座敞軒下的水塘裡。
在這溪流的兩側,早已鋪下了綿厚鬆軟的波斯毯,毯上置有數十張小几,几上向下凹陷出長圓菱方几種形狀,裡頭盛了各式精緻糕點果品並一把自斟壺、一隻小酒杯,幾後放著供人席地而坐的厚軟蒲團。
碧雲天,茵草地,春黛連波,波上桃花密。
“好景!”武玥大讚,“快找地兒坐!我看那株桃花下面就不錯,枝繁葉茂的!溪水在這裡正好拐個彎兒!”
當下率領著燕七和陸藕奔過去,將旁邊的兩張小几與蒲團拽過來,仨人湊成一堆,美美地坐下來,小丫鬟們也能撈著個蒲團坐,只是沒有點心和酒的待遇,只能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