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現在,按照邢棟甫的說法,整個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邢棟甫雖然買了《焚書》的雕版,但並未刊刻售賣此書。他只是想刊刻其中的《寒燈小話》,教導兒孫要忠君愛國。當然,他也只是想想而已,還未來得及刊刻。
而在這個時候,談州知州譚克儉,因為眼紅邢家的鉅額家資,便捏造證物,說邢家人售賣禁、書,還為此抄檢邢家。因為搜出了《焚書》的雕版,所以,譚克儉便藉機重判此案。
大理寺衙門前的百姓們,不由議論紛紛。有人道:“聽起來,事情和柳尚書沒關係,那為何邢家的財產,泰半都改姓了柳?”
也不知是誰,忽然有模有樣的分析道,“這麼大一筆財產,譚知州只怕一個人吞不下,自然要分給別人一些。興許譚知州將邢家的家產,假充做是已入官的財產,賣給了柳尚書呢。柳尚書卻未必是知情的了。要不然,邢棟甫怎地提也沒提他?”
又有人道:“至於刑部,這麼草率就核准了牽涉數條人命的要案,而被冤枉的,還是一個德高望重的老書商。只怕這其中也有貓膩。”
眾人紛紛跟著點頭稱是。一時間,人人都成為了破案高手,仔細分析案子中的各種疑點。分析到後來,還分析出譚克儉一定賄賂了刑部高官。
而阿四和阿五說完了該說的話以後,眼看著大家熱烈討論了起來,便知道任務完成了。在眾人注意到他們之前,便也就悄悄離去了。
雖然隔得遠,刑部侍郎也能聽到眾人在議論刑部不公道。幸好大理寺卿識趣,敲了幾下驚堂木,道:“爾等不得喧譁。倘若有哪個再敢大聲擾攘,即刻拿進來,本官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