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教養自己的姑姑的處境,感同身受,素娥更擔心的是,將來自己也可能會是這樣淒涼的晚景。
範雪瑤拉過她的手拍了拍,安慰道:“莫要擔心過多,一會我拿幾兩銀子,你拿去給你姑姑,孝敬一下掌事的。叫她分些輕鬆些的活兒。”
素娥連忙推辭:“這怎麼能讓昭儀破費,奴婢用自己的月錢即可。”
“既然是教養你一場的姑姑,你又這樣親近她,想必她的品性也是好的,既然這樣,我看在你的面子上做些賞賜,又算得了什麼?”範雪瑤把她拉起來,不讓她跪下去。
邊上幾個做著針線的宮女不知不覺都停下了手頭的活計,範雪瑤招招手,笑道:“正好,採選新的宮女入宮,怕就是近期了。我過兩日向太后進言,看能不能放一批年老的宮女出宮。我再送些銀兩回孃家,讓人修築幾間庵堂,置幾畝地,也算是那些沒有歸處的宮女們的一個安身之所。”
素娥聽了這話,感激地屈膝跪下,範雪瑤拉也拉不及。她這舉措,真正觸動了宮女們的軟處,叫她們感動的眼淚汪汪,畫屏甚至說要把這些年攢的錢都捐出來。
畫屏她們幾個,有幾個是出身官吏家。只是她們家裡的父祖官階都很低微罷了,七八品,甚至不入流。進了宮,也只能做個宮女。不過因為是出身官家,這就代表她們即便會老死宮中出去,但是也不至於死了也無人收斂。只能淪落到安樂堂,死後會被火葬,和其他屍灰一起填入枯井。
即便她們自己的處境可能稍微好些,但是同樣都是宮女,看到其他宮女的下場,她們心裡不是不悲愴的。
現在範雪瑤發恩,要請放宮女,讓年老的宮女可以返回原籍,不用死無所葬,甚至還要買地安置那些沒有歸處的宮女,她們就好像自己得到了恩惠一樣感激不盡。
身邊跪了一地的人,磕頭磕的咚咚響,範雪瑤見了,心裡很不是滋味。連忙叫起她們,無奈道:“我只是說要向太后說這事,可太后開不開恩,我也不能肯定。你們頭磕的太早了。”
素娥又哭又笑道:“奴婢感激娘子,是這樣仁厚的,為我們這些卑賤的宮人開恩。這是娘子的一片心意。成與不成,又有什麼要緊的呢。只是這心,在這宮裡都難找了。古往今來有多少貴人娘娘,有幾人這樣仁慈寬厚的。奴婢真是感激不盡!”
範雪瑤本就想替她這些忠心的宮女做些什麼,看到素娥她們這樣感激,心裡倒是打了十分的主意,定要促成這件事了。
這事她去請求太后是再好不過的,太后歲數大了,身體又多病,所以很信佛理,以此為心靈寄託,排解病痛的苦楚。放出年紀大的宮女,這事也算是一件功德。而且同樣是婦人,看到和自己同樣年紀的女子在掙扎求生,韋太后總會有些同理心。應該會同意。
不過猜測會同意,她還得做些準備,好有一定的把握說服韋太后。
她讓宮女去打聽洗衣房有多少年老的宮女,安樂堂又有多少養病的宮女,養著這些人需要多少錢財。花了些時間記下了諸多資料,最後結算成明確數目。寫成單子,這天抱著楚煦去給韋太后請安時,便一起帶去了。
韋太后很喜愛楚煦這個孫子,一來便讓宮人拿來諸色點心,糖果,蜜餞、果子,拿著哄楚煦玩兒。範雪瑤陪著她說著逗趣的話,有意把話題扯向佛說上,為了附和韋太后的喜好,範雪瑤看經書也頗多,聊著聊著就說到《涅槃經》,她說起因果來。
《涅槃經》講:“業有三報,一現報,現作善惡之報,現受苦樂之報;二生報,或前生作業今生報,或今生作業來生報;三速報,眼前作業,目下受報。”
韋太后好信佛法,只是平時沒什麼人同她聊這些,因為對佛法各人有各人的理解,而宮妃們大多言行嚴謹,不敢輕易表露態度,生怕被捉住差錯,丟臉。偶爾趨奉韋太后個一言半語,也很隱晦。
韋太后難得碰上和自己說佛說的這樣投契的人,不禁興致盎然,氣氛越來越好。範雪瑤便趁勢向韋太后提起宮中白頭宮女的事來。
“這些宮女年歲老了,大多身患有疾,行動都不便,更不用說做活了。妾殿裡有一侍婢,教養她的姑姑年逾四十,患有關節痛,痛的時候足不能行,手不能抬,還得在寒冬臘月裡漿洗衣裳。妾的娘娘也近這樣的年紀,妾聽說了這樣的事,心裡頗為不忍。”
韋太后聽她說起宮裡年老的宮女日子艱難,心裡有了點數,以為範雪瑤是想要求個恩典,放哪個宮女出宮。誰知範雪瑤的主意更大,卻不是要放一個兩個,而是要請放一批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