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不好明說這是為了相看她的親事而做準備,只能換一個由頭來解釋:“既然你已經得了師門的承認,那麼師門長輩和師兄們的關係既是你的人脈,也是家裡的人脈,說不得什麼時候就能用上,母親這是在早作準備,況且這些關係平日裡也需維繫照顧的,比方說,若是他們來了封州廊州採風遊玩,你與他們有師門情誼,我們家也要好好儘儘地主之誼,請他們來住上幾天啊。”
這麼說也是,宋知夏點點頭:“還是母親做事妥帖,女兒都還沒想到這點。”
張氏把女兒的師門關係都記錄清楚後,發現裡面有幾個女兒的師兄身世不錯,而且還未成婚,是好的匹配物件,只是不知道他們的品行如何,也不知道他們定親了沒有。
張氏有心再問,但是向女兒打探這些總歸不好,這事姑娘家是得要避開的,要問最好得去問,呃,問誰呢,對了,明石夫人啊。
“明石夫人對你如何?”張氏問女兒。
宋知夏聞言淺笑:“師祖母為人可親,對女兒極好。”
“那就好。”張氏心中輕快,這就好辦了,找個時機去拜見明石夫人,順便向她打聽一番。
張氏說道:“母親想著明石先生如此看重於你,還親自教導於你,於情於理,我們家都得去拜謝一番,只是你父親不能擅離封州,只能母親前去,而母親去的話,最好是去拜見明石夫人,所以才問你明石夫人待你如何,既然你說明石夫人待你極好,那母親就放心了,過段時日,待春雨之期過去,母親便帶你親自拜謝。”
聽到這話,宋知夏也正有話要說呢:“三月十七便是師祖母的壽辰,女兒是要去拜壽的,不如到時母親與女兒一同前去,正好拜壽兼拜謝。”
張氏大喜:“如此正好,好,待到三月時,我們一同前去。”
宋知夏回來了,因為身份抬高了,老夫人難得的看她順眼了,特意讓一家人都聚在她的院子裡用了晚膳,算是共聚天倫了,飯後老夫人還著意囑咐宋知夏要好好讀書,好好練字,不要辜負了明石先生的看重,這樣的好言好語,簡直是令張氏受寵若驚,令宋知夏驚詫莫名了。
晚膳用後,又閒話了幾句,張氏便催促宋知夏回自己的院子裡休息了,宋知夏正好也需要好好想想,理一理明日要勸說父親的話,便乖順的告退回去了。
洗去一身的疲憊後,宋知夏靠坐在榻上,閉目沉思。
宋知夏在腦中把前世的經歷重新理了一遍,前世的少女時期她過的渾渾噩噩,前兩年她在雙梅書院中苦苦掙扎,受人排擠,退學後她就躲在家中不理世事,只等待著母親為她選定夫婿,父親當時遇到了哪些難事,軍務中是否有所不順,她通通不知道,此時回想起來,也許父母正是因為擔心她,見她退學後逃避外事,怕她心思過重,才有意的什麼都不和她說吧。
那時候的自己,應該是令人有些,怒其不爭吧。
太不爭氣了,讓父母為她擔憂。
前世少女時期的事沒有什麼啟發,宋知夏的回憶就直接跳進到了秦、王府的後宅時期,後宅時期她做的最好最有用的一件事,就是記住了朝上三品以上大員的名錄,這也是被後宅手段逼的,弄不清楚那些妾室的背景身份和靠山勢力,被人算計死了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宋知夏起身走向桌案,提筆把三品大員以上的名錄寫了下來。
既然此刻沒有什麼頭緒,那就看看這些大員的仕途經歷,說不定會有所觸動呢?說不定能想起什麼陳年舊事呢?
宋知夏寫的很細,把這些大員的家世出身,和仕途履歷都寫了出來,不過這麼多人,都寫的話就寫得太多了,寫得也累,所以宋知夏寫的都是關鍵字眼,比如治地、官職、幾年調任之類的,寫著寫著,宋知夏突然發現了一條隱藏的線,這幾十位大員中,竟然有三分之一的人,是擔任過御史的,而且他們都是先擔任御史,再擔任地方主官的。
御史?
宋知夏另外取了一頁紙,在上面寫了御史,又寫了御史臺,歷任御史中丞的名字,並把他們的任職年份都寫了下來。
咦,這一位御史中丞的任職年份,與這些大員的仕途履歷有所重合啊,這些大員都是在這位御史中丞的任上,從御史轉為地方主官的。
這是提拔之恩啊。
御史雖然清高,有監察之權,但是實權並不如地方主官,當御史不好升官,還容易得罪人,轉為地方主官後,就有了主政權,有了主政權,才能有政績,才能一步步的升官啊。
宋知夏的目光移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