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監徐令出來,聽了劉伯玉說要求見的話,為難了下,道:“劉大人,這可不是個好時候啊!皇上這會兒正召見太子。”
劉伯玉陪笑道:“煩請公公遞個話。就說我有個事兒。”
劉伯玉平時人緣好,徐令瞥他一眼,嗯了聲,叫他等著,轉身進去了。一會兒出來了,道:“跟我來吧!”
劉伯玉忙道謝,跟著徐令來到正殿,站在殿外一角候著時,忽然隱隱聽到有斥聲傳來,似乎皇帝突然提高了音量,忙豎著耳朵仔細聽裡面動靜,稍頃,又傳來“啪”一聲,彷彿硯臺類的物件被擲落在地的聲音。
劉伯玉心怦怦的跳。
太子七歲被立,及至漸長,雖慢慢顯露出了才智平庸、不及其餘幾個兄弟的缺憾,但有德高望重的楊紋為太傅,加上“立長嫡”的聖諭持身,倘若太子自己一直持守本分,等到今上百年,太子繼位登基,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偏偏太子自己作死。早年還好,最近這些年,行事屢屢遭到言官彈劾。幾個月前,百官私下傳話,說太子又被御史在御前暗參了一本,說他在邪廟託法師設壇做法,詛咒三皇子齊王和五皇子韓王這兩個最有可能覬覦他東宮之位的兄弟,更有甚者,說詛咒的物件就是今上。雖然這傳言很快就消失了,皇帝那裡也沒什麼動靜,但足以令人浮想聯翩。
他又早聽說皇帝對太子日益不滿,申斥他荒淫好色,倘若不是皇帝看重皇太孫東祺的緣故,說不定早已經廢黜了他。但這些都是大多捕風捉影而已,沒想到此刻竟真的叫自己聽到了些動靜,一時激動得打了個哆嗦,正豎著耳朵要再聽仔細點,忽一陣腳步聲傳來,似乎有人出來了,忙後退到了遠遠的角落裡,裝作正在欣賞腳邊那盆景雕的樣子。待腳步聲到了身後近處,才轉過來,果然看見太子在徐令陪同下從殿裡一道出來,面上帶了慚色。
劉伯玉眼尖,一眼便看到太子黃色朝服下襬一角略沾了些墨跡,玉色靴幫上也有一塊黑,卻裝不見,只帶著笑,迎上去恭敬地朝他施禮,口稱殿下安。
太子原本神色沮喪,見劉伯玉在,微微咳了下,挺胸嗯了一聲,從劉伯玉身邊走了過去。
徐令朝劉伯玉招了招手,劉伯玉上去。徐令一邊引他進去,一邊壓低聲道:“劉大人,皇上這會兒不高興,你要是有什麼不好的事,別挑這功夫說。別說咱家沒提醒你。”
劉伯玉道:“哪有什麼不好的事?下官心裡清楚著。多謝公公提點。”
話說著,兩人到了殿前,徐令站到門口,朝裡面輕聲輕氣喊了聲“皇上,劉大人來了”,半晌,裡面沒回應,便用眼神示意他進去。
劉伯玉定了定神,走入了殿內。
殿內地上鋪了平整如鏡的青色磨磚,桌案前的磚面上多了一塊黑色的墨痕,雖已經被小太監收拾過了,但還是隱約可見。皇帝已經卸去了冠冕,只穿了身常服,半靠半躺在一張長榻上,臉色彷彿有點發青,微微閉著眼睛,從劉伯玉的角度看過去,神色顯得疲乏而落寞。
劉伯玉不敢細看,到了近前下跪,要行叩拜禮時,榻上的皇帝動了動身子,睜開眼睛,道了聲“免禮”,接著便從榻上下來,被小太監扶著,坐到了椅子上。
劉伯玉謝恩過後,從地上起來,眼觀鼻鼻觀心地低頭站著。
“昆達,徐令說你不是要見朕嗎?見了怎不說話?”皇帝叫了聲劉伯玉的字,開口問道,聲音雖然蒼老,但聽起來已經平靜了下來。
劉伯玉抬起眼,對上皇帝的目光。
今上年輕時輔佐先帝打天下,南征北戰,在兄弟中脫穎而出,以三十歲壯年而登基,至今三十多年,修文偃武,海晏河清,朝中文武無不甘受驅策。如今雖然老了,劉伯玉甚至隱隱聽說,皇帝身體似乎也大不如從前,但一對上他那雙不怒自威的眼睛,劉伯玉還是不敢對視,忙垂下眼,恭敬地道:“陛下,臣今日斗膽覲見,確實是有一件事情。只是不知道當說不當說。”
皇帝嗯了聲,“你既叫徐令傳話進來了,怎還不知道當說不當說?”
“是,是,”劉伯玉不敢再拐彎抹角,躊躇道,“陛下,不知您可還記得先帝兆元十八年狀元,曾任中書令的范陽盧嵩盧自安?”說完便不敢抬頭,眼睛盯著自己的鞋面。
對面皇帝眼中驀地暗光一動,稍頃,劉伯玉聽見他的聲音傳來,帶了些漫不經心,“突然提他幹什麼?”
劉伯玉暗暗呼吸了一口氣,用盡量平緩的聲音道:“陛下,盧嵩當年出京後,歷任各地知縣,百姓無不交口稱讚,稱其為名副其實的父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