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卷退場,管它功名幾何,反正東宮在,總不會黜了他去。
三月十九,趙秉安從北郊出來,意氣風發,全不似旁人疲累模樣。
但回到永安侯府之後,卻閉門大睡三天,隨後悠然等著會試結果。
他倒是逍遙了,可考場內卻是鬧沸了天。
果不其然,顧椿讀完這篇策論之後大驚失色,死活不給私下傳閱,若非東宮一直留心趙秉安的答卷,恐這幾張紙會被人想方設法毀了去。
太子一直以為趙秉安是心腹,是干將,得了這篇策論之後卻覺得兩人合該是知己!
何為良材,何為遠見,這字字句句可都踩到了太子的心坎裡,當堂就拍下了會元。
聽不得顧椿這個老頑固一直在耳邊聒噪,太子連夜快馬出場,帶著這篇策論進了乾清宮。
乾封帝或許是個不合格的父親,但不可否認,他一直為成為一名明君奮鬥著。這份策論含金幾何,他心裡門清。
他倒不信這原意是趙秉安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能想出來的,極有可能是趙懷珏在後輩面前提及了幾嘴政治抱負,而永安侯府那小子添油加醋就拿出來賣弄了。
不過,就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銳氣,足以證明那個小傢伙也是個不凡的。
趙家這叔侄倆倒都是幹才的料!
正好,趙懷珏在浙江練好了就詔回來替他對付顧椿,而趙秉安這個小的,丟在翰林院磨上個一二十年,留給元澈保駕護航。
乾封帝不想讓銳器早折,所以打算將趙秉安的名次壓一壓,以他四元及第的身份,壓到二十應該就不會引人注目了,可他沒想到,太子已經定了會元,君無戲言,這下,趙家那小子麻煩了。
太子這用人之道啊,真是,毫無長進……
“詔太傅入宮,朕有要事相商。”
既然要用趙家,那就要提前施恩。趙家那小子此次鋒芒畢露,世家指不定會殺雞儆猴,緊緊太子的皮,這時候,得有位德高望重權傾朝野的巨擘出來罩著才行。
沈炳文,無論從私情還是從公務上來講,都是最合適的人選。
乾封帝先前已經暗示過了,沈首輔的政治資源將來會一分為二,趙懷珏一份,邵文熙一份,其餘人誰也別想染指。
沈家本身就是江南數一數二的世家,若非出了沈炳文這麼個“吃裡扒外”的異類,江南魁首還輪不著蘇家來坐。
縱然如此,沈炳文登峰造極的人情功夫也維護住了他與各大世家的情面,讓他出面說和,是最為有效的辦法。
沈老大人好容易躲了一陣清閒,就被乾清宮內侍再度詔了進去,他還以為是哪處又出了亂子,沒成想是要給太子收拾爛攤子。
抖了抖那幾張薄紙,沈炳文不得不說,趙家那小子確實是幹戶部的料。可惜啊,還是年輕,這也太過直白了,條條樁樁都直指世家的錢囊,這小子若非出身武勳,非得禍及滿門不可。
再者說,東宮點這樣的文章出頭,未免不合時宜,不是他老人家看不起這位儲君,實在是他老子都沒這個能耐正面槓,東宮這麼莽撞的衝出來,除了被削不會有第二種結果。
甭以為太子儲君之位穩如泰山,那些世家就沒辦法了。要是天家父子同心,那還好說,不過就他們這位聖上,還是算了吧。
要記得東宮下面還有位皇太孫呢,那位可也是正統。
雖說架空皇帝的太子罕見,但世家當道的時候可也不是沒有過。只要乾封帝流露出半點心思,那些利益受損的世家絕對撲上來將東宮咬成體無完膚。
屆時,朝局勢必大亂!
“既然太子殿下已經當眾點了會元,那即使改口也已經毫無意義了。不若讓趙秉安背點汙名,也算是磨練磨練少年人的心智。”
這篇策論絕對不能流傳出去,顧椿那裡他有辦法封口,就讓外界以為是太子偏袒了自己人,所以點了這個頭名。
至於說士林中的清名,呵呵,衝趙秉安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就知道那不是個迂腐的小子,再說,不是還有場殿試嗎,屆時金殿傳鱸,真才實學誰也擋不住。
太子一腔熱情卻被接連澆了兩盆涼水,心裡的感覺可想而知。
本以為熬過了奪嫡,前面就是康莊大道,卻不想他才剛剛上路就被現實凌空一巴掌抽醒了,江山不是那麼好坐的,縱使成了九五至尊也未必能隨心所欲。
第201章 揭秘
三月春曉,暖水破冰; 往年京中高門賞春宴盛行; 但如今; 大亂餘波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