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不漏的人物,區區一個光祿卿,竟然能與內侍監二把手陳和執杯換盞,說他背後沒藏著什麼人,誰信?
“府上在蘇家的暗棋都動起來,重點給老夫看住了蘇家二房,一有風吹草動,立馬來報。”
“是,侯爺。”
“等等,給老三配上鐵甲護衛吧,暗裡多佈置幾手,以策萬全。”
“這……,主子,十少爺已經放過人了,三房內外都紮成了鐵桶,咱們,進不去。”
書房裡靜默了一會兒,隨後響起幾聲悠悠的嘆息。
“那孩子到底是不信老夫啊。”
老侯爺內心悵然,他不認為前些年自己的作為有什麼錯,種種謀算為的都是家族的延續。但有些事變了就是變了,膝下五子,老三守著他的中庸之道只管三房那一畝三分地,不爭不搶不表態,看似逍遙度日,但其實心裡早早的就紮了一根刺。當初他和世子做得最錯的一件事就是不留情面的廢了秉宰,那是三房的嫡長子,老三怎麼會無動於衷。
秉安心性涼薄,壓根不會在乎侯府裡除了三房五房之外的人,早年他對付四房小九二房老三的手段就可見一般。蘇南之行,更是展示了他殺伐果斷的一面,老侯爺有時候想想他在蘇南官場掀起的腥風血雨都有些膽顫。侯府在北疆揚名,異族之人沒少殺,但秉安那孩子面不改色的就屠了幾百戶,老五久經朝堂都沒他辦得利落,他有時都不敢想,要是有朝一日三房有意相爭,秉安為了圓老三的心意會不會對長房父子下手,到時候世子又能擋得住嗎?
最尷尬的是,長孫秉宣完全擔不起整個家族,他眼光之狹隘只侷限於長房那巴掌大點的地方,甚至沒注意到秉安早就把其他四房把控於股掌之上。
分家之患早在五爺留任御史臺的時候就多番提出,但長房父子皆不放在心上,在他們心裡,永安侯府就只是永安侯府,完全沒有整個家族的概念。
老侯爺對趙秉安接手分家之事也是“半推半就”,分家就像一塊肥沃但荒蕪的田土,只要打理的好,收益源源不斷。
在趙秉安出發河北之前,老侯爺曾就這件事給嫡長孫擺出兩個選擇。其一,陪趙秉安一起回鄉,聯絡分家感情;其二,全權託付於趙秉安處理此事,待其回京後,了斷與河北分支的關係。
可惜,侯府大少爺壓根不理解老祖父的良苦用心,甚至認為為了關係疏遠的分家特意趕去河北一趟純屬浪費。要知道,自祖祠一事之後,長房父子、兄弟關係皆非常緊張,趙秉宣所有精力都用來和其庶弟鬥智鬥勇上了,哪還有時間去料理那隔了不知多少代的分家族人。
老侯爺當時瞧著長孫不以為然的表情,心都涼了半截。
他一手教養了長房父子,事事為他們籌謀,結果反倒把人給養廢了?
嫡出一脈統共三房,老三當時就坐在一旁,明明看透卻半句不願提醒,老侯爺望望孫子再看看兒子,說不出的心冷。
老三現在就是眼睜睜看著他嫡出兄長一脈在內宅裡掙扎,相互傾軋,演繹著當初三房進行到一半的鬧劇。
這個兒子啊,是越活越通透。老侯爺幾番拿府上的權柄試探他,人家就是不接茬,三爺甚至當著世子的面明言他永遠不會有非分之想,他清楚的很,一旦成了世子,那他膝下兩子更難共存,反正現在侯府的資源已經向秉安敞開門戶,將來誰高誰一等且說不定呢。
說來說去,還是老大不成器,侯府要保住尊榮,需要一個腦子清楚,行事果決有力的繼承人。世子不是,他生的兒子更不是。現在老三不願意接擔子,老五正朝著內閣行進,就指著幾個孫輩與朝堂上的魑魅魍魎鬥,太不穩妥了。
秉安早早的就發現侯府後繼無人的問題,所以他竭盡全力的往自己麾下攔人,就算現在東宮日盛也不忘籌謀後路,可關鍵是誰也不知道永安侯府是否在他的計劃內,老侯爺就怕自己兩腿一蹬之後,小十那孩子就對侯府撒手不管了。
可是要他廢了世子,老侯爺又下不了手。
世子是前代永安侯在世時親手定下的,是隨著永安侯府一起交到他手上的傳承,他在亡父的軍塌前發過誓,他們父子會把永安侯府世世代代的傳下去,榮耀不滅!他在戰場上生死搏命,在朝堂上陰謀算計,為的就是能給世子撐起一片天,不至像他曾經那般受人欺凌,這是他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執念,若沒有趙秉安的出現,他這輩子都會這麼繼續下去,三房也好,五房也罷,終究只是侯府的過客,世子,才是不可動搖的根本。
再看看吧,還沒到非選不可的時刻,說不定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