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不成親,底下八九兩位皇孫也不好成親。尤其四皇子家,就九皇孫一根獨苗,早就著急盼著能辦喜事了。是以就連慶平公主這樣深居簡出之人,也聽到了幾句抱怨。
譚順道,“年前應是趕得上的,四皇子已經派人去接了。欽天監的算過,若今年趕不上,就得明年八月了。從前老奴倒在宮中聽了一嘴,說王家原是早準備上路的,只七皇孫妃出門前又病了一場,才耽擱了些時候。”
這話,許多人自是不大相信。怎麼好端端就病了?
不是不想成親,故意拖延吧?
所以一時之間,什麼樣的怪話都出來了。
寧芳忙道,“這卻也難免。象我家親戚上京趕考,還男子漢呢,不也水土不服,差點沒命?姑娘家身嬌體弱,更是不易。”
自夏珍珍私下說過,她那位乾姐姐管奉,很有可能是王惲老大人的族媳,寧芳對王家就多了層親近。
不管跟管姨母有沒有關係,寧芳總想著能幫就幫一些。
譚順道,“到底王妃心慈,知道體恤人。宮中您是知道的,總有人愛說嘴。後來給連大總管拿住,狠狠打了幾個,才沒人敢亂嚼舌根了。”
慶平公主道,“是該打!若王家不願意,不結這門親就罷了。何苦應承下來,又拖拖拉拉?只那起子小人沒見識,才會這麼想呢!”
譚順應承著,退下。
卻沒好說,連四皇子妃那裡也傳出過類似閒話。
這也是他下定決心,離開皇宮的理由。
七皇孫還是打小養在她跟前的,都能說出這樣怪話。可想而知,宮中有多少人對七皇孫結這門親事眼紅了。
而小炳子個不知死活的東西,只因在七皇孫面前說過幾回話,便一心往前湊,想賭一場榮華富貴,譚順卻是不願的。
說他膽小也好,年老怕事也行,總之他是沒看出七皇孫有什麼王霸之氣,也沒看出四皇子就一定能坐上那把龍椅。
皇上雖然老了,但這宮中朝堂還俱是他的天下。譚順在宮中混了大半輩子,掐尖要強的本事沒有,但保命的眼光卻是一流。
如今宮中看不出個究竟,倒不如投身事外,到慶平公主府上養老。
別看這位公主不大受寵,還主動削了頭髮,但一個女娃娃能從十來歲起,就獨自帶著幾個下人在這王府之中平安長大,且不被人拿捏,就很是本事了。
且她如今算是方外之人,跟宮中哪個派系都扯不上關係。萬一將來有什麼,她這裡就是最好的避風港。
再有一點,譚順卻是實在看著寧芳面上的。
因跟這位主子打過交道,譚順知她是個聰明和氣人。
而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能跟這樣一個聰明和氣人做朋友,甚至把她孃家人都拉進府裡住著,還一住好幾年,譚順覺著,慶平公主也不會是壞人。
只可惜公主修行,不能吃肉,可他卻是個無肉不歡的。若日後要長期跟著吃素,想想也挺傷感的。
只是沒多久,譚順便發現自己似乎估錯了。
第482章素餡
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兒,穿著厚厚的襖子,趴著門檻那兒偷偷瞧他。
譚順樂了。
太監因有缺陷,故此大半都喜歡小孩兒,尤其是小男孩兒。
他頓時從包袱裡取出宮裡帶出來的點心,衝小男孩兒招手,“小孩兒,進來,別怕,爺爺給你吃糕點。”
小孩兒吮著小手指頭,卻忽地回身跑了。
譚順頗為遺憾著整理著鋪蓋,忽地那小孩兒又咚咚咚跑回來了。奶聲奶氣的說,“新來的爺爺,我,我跟你換。這是我中午得的素饅頭,好吃的。”
看這小不點兒拿著個白生生的冷饅頭跟自己換,譚順也挺開心。把點心掰小塊些喂孩子,還給他倒了杯熱水。
“慢慢吃,好吃嗎?”
好吃。
小孩兒吃得連說話的工夫都沒有,還不忘拉他衣角,示意他也吃。
這樣的冷饅頭可沒法吃,譚順怕傷了孩子的心,便擱到爐子上烤著,“熱熱爺爺再吃。”
小孩兒點頭,等一塊糕點下肚,一老一小就蹲在爐邊聊起天來。
小的知道了老的叫譚爺爺,老的也知道了小的家裡是花匠。
姓是陶盆的陶,小孩兒乳名就叫阿土。今年三歲半,據說過了年就能長得跟他爹一樣大了。
譚順樂得不行,小孩兒還總不忘去看那隻圓溜溜的素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