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7部分

探望夏家老人,他也允了,還想跟著同去。

可汪念祖一聽,卻是極不情願,“我都這麼大人了,難道自己不認路麼?再說爹您身上有正事,何必為我瞎耽誤工夫?我就去代姐姐磕幾個頭就回來。”

汪思歸想想也是。

為了念葭的安全,他們一家只能以義女相稱。義弟代姐去磕頭沒啥事,可義父代女去探望就太過了吧?扯起來未免事多。

再說他們在金陵停泊,一是為了休整,二也是為了採買些貨物販賣。趁著年底正好賺一票,如今島上也快小一千號人了,可都等著吃飯哪。

於是想想,汪思歸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那你可抓緊著些,若三天回不來,就直接去杭州會合。我還要去販些綢緞,地方你可還記得?”

“記得記得。爹你放心吧,我都這麼大人了,也該自己闖蕩闖蕩了。走前姐夫還送了我把刀,教了我幾招的。我又不欺負人,防身夠用了。”

江南富庶,尤其金陵一帶,繁華昌盛,又少窮山惡水。路都好走,也沒什麼強盜。但為防萬一,汪思歸還是派了個老成夥計跟著,再三交待,才放兒子去了。

回頭田夫人知道,自然一通埋怨。

汪思歸卻道,“小鷹長大總要自己飛的,且念祖上回不說跟寧家小公子聊得還挺投機麼?讓他去走動走動,能結一段善緣,也是好事。”

田夫人這才不言語了。

泰興縣。

夏家如今是喜憂參半,全虧汪思歸給他們張羅的快船,夏家兄弟幾個中秋節前便趕了回來。

一路捧著爹孃的封誥回府,轟動了整個縣城。連縣太爺都親來觀禮道賀,很是熱鬧了一番。

但夏老太太,真是不大好了。

虧得有寧芳送的人參吊命,好歹撐過了中秋節。但如今已是藥石無效,只活一日算一日了。

夏明啟未免埋怨妻子,“娘既病得這麼重,你怎麼不在信中說清楚?好叫妹妹一同歸來。如今這最後一眼,怕是看不到了。”

辛夫人沒說話,倒是夏繼祖道,“爹您別怪娘了,是祖父堅持不讓說的。如今姑父當官不自由,芳表妹又嫁到王府,小姑姑心裡不知多煎熬呢,如何能叫她回來?且那邊也是一屋子老小要人照顧。小姑姑嫁了人,到底就是寧家的人了。連就近在金陵的君眉表妹和鸞兒咱們都沒告訴,怎好大老遠的叫小姑姑回來?”

夏明啟聽著直嘆氣,“是我錯怪你娘了。這養女兒真是心酸,爹孃生平最疼小妹,如今卻離得最遠。往後咱們家的女孩兒,可再不能遠嫁了。”

辛夫人才道,“老爺這話就有些使小性子了,妾雖女子,也知嫁人當嫁賢的道理。當年爹孃把妹妹許配給寧家,也是看中寧家的門風和妹夫的為人。難道就為了捨不得孩子們,隨便配個鄉野村夫麼?妹妹雖不能歸來,但若不是妹夫出息,大外甥女爭氣,爹孃如何當得上這員外和安人?我瞧爹孃雖有遺憾,卻也是歡喜的。如今娘不大好了,咱們更應該打起精神,說說笑笑才是。”

夏明啟道,“虧我還是男人,竟不如你想得通透。這些天你服侍爹孃,也著實辛苦了。”

辛夫人一笑,眼角皺紋裡雖透著疲憊,但目光安寧,“老人費心費力養咱們一場,不就圖個養老送終麼?談不上辛苦。這燕窩粥剛燉好了,老爺送去吧,也陪爹孃說說話。”

夏明啟應下,端了燕窩粥便過去了。

卻見爹孃不在屋裡,而是讓人抬到了夏珍珍住過的閨房,正拿著對女兒做過的小香袋兒說話。

夏老太公道,“這是珍珍小時候第一次做了送我的,當時你還妒忌了,說只給我,沒給你做。搞得珍珍又慌慌張張熬了兩夜,才趕了一隻出來。看,你的比我的醜!”

夏老太太如今時常犯迷糊,可聽了這話,頓時清醒了。

“胡說!明明一樣好看。珍珍才八歲呢,能做這樣已經不錯了。哎,我聞到桂花開了,板栗也該下來了吧?快去稱上二斤,給珍珍燒雞吃,那孩子就好這一口。讓廚子只許剁雞腿和雞翅膀,不許放別的。上回那老貨手欠,放了塊雞胸肉,珍珍半天嚼不爛,都把我小寶貝委屈哭了。”

那大概是妹妹三四歲時候的事了,後來家裡給她燒雞,再沒放過一塊死肉。沒想到娘都病糊塗了,竟還記得。

夏明啟聽得心酸,端了燕窩粥進來,“娘,您累不累,喝口燕窩粥吧?這可是妹妹特意讓我帶回來,孝敬您的呢!”

夏老太太晃了下神,才模糊想起她的女兒已經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