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許多人家的中秋禮便送來了。每日接收禮單,斟酌著回禮都夠寧芳操心的。
直到八月十五,寧芳才忙裡偷閒,回孃家吃了個午宴。
不過如此忙碌,也不是沒有成果,夏珍珍就誇她年禮送得好。
“尤其你鋪子裡新做的團圓美滿糖,我拿去送人,沒有不誇的,還問哪裡有賣呢!”
寧芳也很得意。
這是從妹妹們做五行月餅裡得來的靈感,她讓自己的糖果鋪子也趕製了一批五顏六色的圓形糖果。
一面印有英王府字樣,一面印有蓮花金魚,寶傘海螺等吉祥八寶圖案,用九九八十一顆組成一隻圓盒,拿來送人,十分體面。
這批糖果,程嶽叫她不要對外賣了,只拿來送禮,果然家家都喜歡。
且物以自稀為貴,就算糖果不算難得,但做得精緻漂亮,還是很受歡迎的。
這也是如今家裡有了匠戶的好處,做糖果的模子,就是崔老頭和朱三娘一起研究出來的。但如何染糖製糖,何善也給了不少好建議。
寧芳這才知道,原來何善也是個甜食愛好者,尤其愛吃糖。牙齒都吃壞了好幾顆,才不得不戒了。但能參與制糖,這老太監也是很歡喜。
寧芳道,“這還是時間來不及,想起來的晚,明年王爺說要單做一個盒子來裝,包管更加好看。到時我給娘您多留十盒,好送人。”
寧懷璧故作不滿,“只有十盒?那可不夠送呢!”
寧芳故作愁苦,“那爹您要多少?可不能太多。那糖果不貴,盒子卻貴得很呢。要不我給您糖果,您自個兒裝去?”
一家人看這父女倆討價還價,十分有趣,最後寧四娘才道,“十盒真不算多,若給你外祖舅舅家送送便沒了。”
提起夏家,氣氛便有些沉悶了。
夏珍珍更是微紅了眼,心裡難過。
她盡力說笑,也是不願想起爹孃之事,可夏老太公及老妻都是八十多的人了,生死之事,真是不好說。上回哥哥們回去,也不知爹孃如今怎樣。
寧四娘卻是豁達,“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只要活著的時候,長輩知道慈愛,晚輩知道孝順,便是去了,也無甚遺憾。來,咱們端起杯,遙祝夏家二老,身康體健,長命百歲!”
這一杯,大家都懷著最衷心的祝福端了起來。
只辛姨娘頗有些不自在,猶豫了一下。
要不要說出那日小夥計來說的話?可若是說了,必要問起,她為何當初沒說,現在才說,那她要怎麼答?
所以辛姨娘只糾結了那麼一瞬,到底還是自私的把話嚥了回去。
寧芳用了個午飯,下午陪祖母爹孃聊了會兒天,便回家準備晚宴,自去團圓了。
等到中秋過後,她便和大哥大嫂一起去自己的溫泉莊子。
走前趙同果然請到了一個伺候宮中溫室菜蔬多年的老太監,再帶上程嶽畫的草圖,還有木匠花匠泥瓦匠,一行人輕車簡從,去了西山。
江南,金陵。
一艘北下的客船剛停泊在碼頭,面板黝黑的少年便蕩著根繩子,敏捷的落到了岸上。
岸邊有人喝起彩來,少年母親卻追出來罵,“好好的甲板你不走,偏學那猴子賣弄!”
汪思歸笑著勸道,“算了,孩子嘛,不就是這樣?要不要一起上岸逛逛?”
田夫人搖了搖頭,“我這樣的人,還是不要上岸自找麻煩了。金陵離我老家不遠,說不好就會遇到熟人。你去吧,正好我在船上歇幾日。”
“那我給你帶些漂亮的衣裳首飾回來,可還有什麼想吃的麼?”
“別花那些冤枉錢了。只把董婆婆家的桂花鹽水鴨帶一隻來,我少時很愛吃那個。”
汪思歸應下,拿了銀子就上了岸。
黑少年汪念祖躥過來,“娘罵完了?”
汪思歸瞪他,“都多大人了?還這樣不穩重,往後叫你外甥見著,得怎麼笑你這舅舅?”
汪念祖吐吐舌頭,“以後不會了。爹,你給我些銀子唄。”
“怎麼?”
“我想去看個老人家。從京城走時,姐姐專門說的,是寧家太太的孃家,對她可好呢。那老太太病了,姐姐讓我回程時去幫她看一眼。我剛跟人打聽了,說那泰興縣離著金陵不遠,我騎馬去,兩三日就夠一個來回了。”
第471章傷逝
汪思歸雖沒見過夏珍珍,但平常總聽女兒說起,對夏家人印象極好。
兒子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