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0部分

路,走不多時,就遇到了水災了。一路泥濘難行,斷斷續續,家裡的大大小小,也是病症不斷。

這時就全虧得戴大嫂照應,硬是把兩家人都拖著,沒拉下一個。除此之外,他們還撿了十幾家進京趕考的舉子。

寧芳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因為天災,窮極了眼的百姓就有鋌而走險跑出來搶劫的,聽說有幾個舉子甚至在路上被謀財害命了。

“……有一個賈舉人,就是少了機變,眼看都亂成這樣,也不知掩飾,還趕著馬車往前走,結果連自家的夫人兒女都沒保住,硬是被賊人搶走了。好在遇到戴大爺,把他救了下來。若是象戴大爺似的,早早給全家都換上流民的破衣爛衫,扔了馬車,只留下細軟貼身帶著,豈會有這樣災禍?”

第476章姑侄

寧芳聽得心都揪了起來,“那他的夫人孩子可曾找到?好歹盡些力,能救條性命也是場功德。”

邵陽直搖頭,“王妃心善,咱家也不是那樣見死不救的人。可這樣丟了的,怎麼可能找得到?隨那賊人扛著往哪個鄉下一鑽,轉眼就賣了。不怕說句讓王妃心寒的話,若咱們窮人家的婦人丟了還好,象這樣有功名的老爺,就算找回來他們肯要嗎?尤其女眷,找回來也是死路一條了。那賈舉人從頭到尾只說他夫人孩子都死了,我們說要幫著找,他還死命攔著不讓。”

雖知是實情,寧芳卻也聽得胸口堵得慌。

寧為太平犬,莫做亂世人。

想那舉人能帶著妻子兒女上京趕考,應該也是家境不錯。可遇到災年,說出事就出事,蒼天何曾因為誰富貴誰有個功名,就多庇護著些?

“那些舉子們安置好了麼?普照方丈那裡糧食還夠嗎?”

戴良可以救助那些舉子,但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帶到寧家和英王府來。

寧芳也不能主動做這個事情,人心隔肚皮,天知道那些人心裡怎麼想?

升米恩,鬥米仇,濫好人誰也不敢做。

於是寧芳早打發人跟相國寺的普照方丈商議好了,借了一片僧房,捐了兩車糧食,安置這些舉子,就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了。

邵陽道,“我送戴齊二家過來時,老卓便送那些舉子去廟裡了。路上還給他們買了些衣物被褥,也請了大夫過去診治,再過會子他就能回來了。”

寧芳想想又給了他面對牌,“你去找全叔,支二百兩銀子,再去相國寺走一趟。看那些舉子還有何不足之處,若需要添置的,比如考箱儒衫那些,就幫著添置了。若一時手頭不便,想借些銀子週轉的,也借給他們,只要寫個借條才是。唉,離鄉背井又遇到這樣天災人禍,也是不容易,能幫就幫一些了。”

邵陽領了對牌嘆道,“到底王妃心善,那小的這就去了。”

等他走了,寧芳看戴齊兩家子也是十分疲憊,乾脆把畫眉仙鶴留下給寧四娘寧芸做幫手,自先回去了。

交待讓他們好生歇息,有什麼話,睡足了再說。

寧芸懂事,還體貼的說了句,“二姐姐也要保重身子,不要太勞累了。”

寧芳笑著摸摸她的臉,回去了。

等到次日一早,戴良齊瑞華兩個睡飽了,帶了各自妻子前來道謝。因已知道夏老太太過世的訊息,所以兩家人也都換了素服。

怕他們拘謹,程嶽略寒喧幾句,便只留下寧芳待客。

戴良這才感慨,“這回能入京,再見到你們,真是恍若隔世。”

齊瑞華亦是如此,“可不是麼?路上好幾回,我都覺得撐不下來了。要不是戴兄一直在那兒給我鼓勁,如今我都不知埋哪兒了。”

夏鸞兒道,“還有戴大嫂子,這一路可全虧了她照料。野地裡生火做飯,可是累壞了。”

戴良道,“一家人說這些做甚麼?後來我家大壯病了,不也把你家箱子都劈了當柴燒,才給她熬的藥?”

夏君眉心疼道,“說回說來最錯的,就是不該帶孩子上京。若跟鸞兒家似的都留在金陵,或是送回我孃家,也吃不了這許多虧。”

戴良道,“不帶你能捨得?只當她們少年磨難,日後能一生順遂吧。”

這話說得眾人紛紛點頭。

這樣的苦,一輩子吃一回就夠了,真不願意再遭這個罪了。

因戴家人少,所以這回上京,是全家一起打包來的。

戴大嫂及一對雙胞胎女兒,又有戴良的一兒一女。尤其出門時,兒子才滿三個月,這一路上吃不好歇不好,可著實是遭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