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長皺了下眉,旁邊他的小兒子看到後敲了一聲鑼。
等人群中聲音平靜下來,村長繼續開口,“都別笑,今天有一件關乎咱們村子的大事要說,每一家都要來人,一個都不能少。”說的從人群中隨意指了一個小孩,“二娃,去將你老嬸喊來!”
二娃應了一聲,腳一抹油的跑了。
沒多久王老根家的就過來了,背上還揹著她那剛兩歲的娃。
村長這才請示旁邊穿著綢衫的人,“賀老爺,這人都來齊了,你有什麼話想說。”
因為賀老爺罷了罷手,“剛才不是跟你說了嗎?這事由你來全權處理。”
村長忙點頭,隨後板直了腰跟村裡的人說。
“這位是賀老爺,這一次是來咱們村是有事兒。你們看這東頭那塊荒山沒有?”
其他人順著村長指的方向看了過去。
王二有些不耐煩了,“叔,有啥事你趕緊說吧,地裡都有活呢!”
村長橫了他一眼,這還是自己親侄子呢,竟然這麼不給面子,“行了,既然都看見了,就跟你們說一聲,這位賀老爺要在荒山上修一條道,會請一部分人去做工,每日給三十個銅板的工錢,管吃,不過修道期間得連續幾個月待在那荒山上。大傢伙回去都和家裡人商量一下,等農忙過後,空閒的幾個月裡,有哪幾家願意去賺這個錢。”
一聽每日有三十個銅板,還管吃,不少人都心動了。
農閒時,不少人都會進城做挑夫,最多也就拿這個工錢,如今就在家門口,做活,還有吃,這可比辛辛苦苦進城看到的錢還要多。
只是真的有這點好事嗎?
王連就有些心動,東北這一塊,雖然土地肥沃,可天寒只種一季莊稼,眼看著莊稼就要收完了,地就得閒在那裡,他正愁著是不是要進城去做工。
可是家裡的婆娘還未出月子,這個時候要是進城的話也放不下那個心,是真的在家門口就可以做活,那他肯定願意。
農家大漢,一把子力氣還是有的。
村子說完這些話後就讓人散去了,隨後就說要請那位賀老爺吃飯。
賀老爺揮了揮手,“那到不用了,還需要趕到旁的村子裡去。”他這些日子裡忙著呢,承包了這一段路倒是能賺不少錢,可惜的是對方催的急,只能儘量多招些人將這條路趕出來,害的他不得不多花一些銀子來請人。
同樣的情況,在沿著某一條特定路線的村子都有發生。
看到離家近,就算這錢不比城裡賺的多,也肯在家門口乾,外出自然沒有比在家門口來的好,都是一個宗族的,也沒人敢在家門口坑他們。
糧食一收,王連又在旱地上種上了棉花和玉米,就跟著村裡的幾個男青年一同前往了荒山。
荒山所以稱作荒山,是因為上面沒什麼大的樹木,最多也是一些難砍帶刺的矮樹,也只有放羊的時候才過來。
去年時這座荒山被人買了下來,周邊村子裡的人還都在討論,到底是哪個冤大頭買下的?
這種山既不能種樹,連畜生都不願意往上跑,真不知道買下來能做什麼?
這一回聽說在荒山修路,不少人是吃驚的瞪大了眼睛,不過吃驚歸吃驚,賺錢還是不耽誤的。
王連所在的王家村,就有不少青年完了家裡活加入了修路大隊,更別提是其他村子莊子,這個時候賺錢的活可不好找,更何況在家門口就可以賺錢的活。
王連來到山下,就發現了不少眼熟的人,連他村子上的王老根家那個新寡婦也來了,跟著一群老孃們正在忙活著燒水做飯。
荒山一下子聚集了這麼多人,原本荒蕪的地方也一下子熱鬧起來。
很快又有敲鑼打鼓的人,王連之前在村子裡看到的賀老爺也過來了。
賀老爺看著一臉喜氣,手接過旁邊的銅鑼敲了一下。
“這次歡迎各位鄉親們過來幫忙,放心修路的這段時間不會虧待大家。”
然後看著身後的荒山,約五十丈高,他開口,“這一次需要大家在山中鑿開一個通道,工具都為大家備妥了。”
隨後有人推了一輛車過來,車上放著各種榔頭和鑿子。
聽說是來鑿山,一群人傻了眼,修路還只是賣把子力氣,鑿山可是很容易死人的。
一不小心山塌下來,可是誰都跑不了。
賀老爺一看,可能不知道怎麼回事,繼續道:“選擇鑿山的人,每月給五兩銀子,要真出了事故,每家賠償一百兩銀子,都是可以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