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認定江南士子,狡猾輕薄,慣於結黨營私,反抗新朝,所以自然地嚴辦南闈,放鬆北闈。
北闈的新科舉人,奉旨於順治十五年正月十五,在太和殿舉行復試,皇帝親臨主持,當面宣示:“由於本科考試不公,所以親加複試。你們都是我的子民。不必畏懼。用心各抒實學。”我不是不放心你們,是要選拔真才,不得已而有此舉。“
應試的舉人,本都惴惴然以為天威不測,雷霆一震,粉身碎骨,誰知竟是如此春風照拂,無不喜出望外。一齊頓首,高呼“萬歲”。
試場中雖有旗兵監視,但供給茶煙,照料甚周。日暮收卷,第三天放榜,取中一百九十二名,准予會試;因為文理不通,革去舉人的,只有八人。
江南的新科舉人,當然也要複試,日子是在會試以前的三月初。這些南士,就沒有順天的舉人那種思遇,複試的地點在西苑中海之中,三面環水的瀛臺,皇帝親出的題目就叫“瀛臺賦”。每一個人身邊有兩名“護軍”看守著,白刃相向,如臨大敵,一個個失魂落魄,文思逃得無影無蹤,以致交白卷的不知道多少!
等到發榜,處置又與北闈不同,准予參加本科會試的只有一個人,准予舉人而不得參與本科會試的,有七十五名,準作舉人而“罰停會試兩科”,要到六年以後方能會試的,有二十五名,文理不通,革去舉人的有十四名。
到了四月間,“三法司”會審北闈案終結,定罪甚重,案內人犯,一律死刑,所不同的只是“立斬”、“立絞”、“絞監候”三種不同的死法而已。
到了四月計二日那天,刑部鎮撫司開南角門—一向例,處決死囚,出這道門上綁;所以被押人犯,無不魂飛天外。同時聽說刑部已備了四十副繩索,五十枚禁止犯人出聲的“口啣”,四十名劊子手,這更見得絕無生理了。
哪知出得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