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部分

為人厚重老成,極有操守,是滿洲大臣中的佼佼者。最近在禮部尚書任內,辦理太皇太后的大喪,勤慎將事,深得皇帝好感,所以首先被拔擢入閣。

第二個是阿蘭泰。他家是滿洲八大貴族之一,姓富密氏。阿蘭泰以筆帖式起家,能幹而謹慎,當三藩亂起,承旨宣達軍機,詳查明白,而且能夠把握時機,迅赴事功。最難得的是,操行清謹;本來與湯斌同為工部尚書,這時入閣拜相,死者哀而生者榮,運氣大不相同。

第三個是漢人,名叫徐元文,字公肅。他是徐乾學的胞弟,行二;老大乾學,老二元文,老三秉義,合稱“三徐”,而徐元文是他們兄弟中,最傑出的一個。

徐元文是順治十六年的狀元。閒雅方重,敦品勵行,與他的老兄,簡直不像同胞手足。皇帝因為他曾充經道講官,深知他的品德,特地將他由戶部尚書升任為大學士。

這以後不久,徐乾學、高士奇等人,又為郭琇一疏,嚴劾去職,於是皇帝進行第二次改組政府,老弱貪庸的,紛紛休致回籍。起用熊賜履為禮部尚書,而郭琇則被超擢為左都御史。

不幸的是,湯斌始終被皇帝所誤解,他說:“我待湯斌不薄,而他一直怨訕不休,不明白是什麼道理?”

就為了有這樣的誤解,終康熙朝六十一年,湯斌生前的德業,不能受到表彰。直到世宗雍正十年,方下詔以湯斌人祀賢良祠。

高宗乾隆元年,湯斌得到了一個諡號,而且是極其難得的“文正”。

道光三年,以湯斌從祀孔廟。有清一代,以名臣從祀孔廟的,一共只有三個人:湯斌、陸隴其、張伯行。

陸隴其後來亦由知縣行取為御史,歿於康熙三十一年。在他死後兩年,皇帝忽然想起他,要放他做江蘇學政。死後得官,傳為美談。他的諡號叫“清獻”,照他的官位,不應得諡,是出於高宗的特旨。

張伯行是湯斌的同鄉,也講理學,也做過江蘇巡撫,號稱“天下清官第一”;但張伯行的清官比較容易做,因為他是富家子弟,可以從家鄉帶了錢到任上去用,不如湯斌那樣堅苦卓絕。

康熙一朝,清官最多,但清官冊上的第一名,無論如何不能不推湯斌!

更多精彩,更多好書,盡在霸氣 書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