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1部分

蔡嫵眨了眨快要睜不開的眼睛,轉轉腦袋,頭一歪,迷糊過去了。

郭嘉看著窗外一片銀輝的月色,心裡頓生感慨:今年的中秋,過的可真是……不怎樣的很呢!

在郭嘉這麼想的時候,他倒是不知道,對於荊州來說,基本上沒幾個人的中秋過得算是太平歡愉的。

因為就在三個月前,江東都督周瑜被遣往前線,親領戰事。

六月,周瑜至江夏戰場。六月中,兩軍再次交鋒夏口。七月,江夏夏口失守。黃祖帶人退至襄樊,留甘寧斷後。

甘寧得令後,領兵東回,攔敵前鋒太史慈部於當途。

然尚未交鋒,太史慈部即奉命後撤二十里。甘寧攔道紮營,未敢鬆懈。太史慈亦是出人意料,不再率軍追敵。江夏兩萬斷後部隊與江東四萬前鋒軍就這麼僵持在襄樊和夏口間的當塗。

甘寧也不曉得太史慈是要搞什麼鬼,曾很給面子的往黃祖那裡寫了封信,詢問下黃祖意思:是要他帶人回去,還是要進軍主動跟太史慈磕?甘寧在信尾也建議了下:江夏新敗,主力已撤退,他的斷後任務也完成。黃祖不應該縮在襄樊,可以重整軍馬,增援當塗,吞掉太史慈這支孤軍深入的前鋒部隊。

可是信送出去卻如石沉大海,黃祖既沒有給他回應,也沒有給他援兵。就像是當沒有甘寧這個人一樣,直接採取了無視態度。

分明是好心被當作了驢肝肺!

甘寧心裡那個氣呀,簡直想把黃祖拉到眼前頭狠狠揍他一頓!

可惜他這邊人還沒揍著,整個營裡關於黃祖的流言倒是傳了起來:先還是說他不體恤下屬,刻薄寡恩。再就是強人軍功,攔人前程。到後來越演越烈,黃祖直接被扣上了嫉賢妒能,心胸狹隘的名聲。

甘寧開始也沒覺得這會怎麼樣,本來嘛,這事確實是黃祖辦的老不地道,讓手下將士發發牢騷,洩洩心底的鬱氣也屬於理所當然。

但是不久甘寧就察覺到事情的不對頭了。因為他發現流言的傳播範圍遠遠超過了他人馬能涉及的範圍。不僅他這裡,連襄樊、西陵,甚至荊州腹地的襄陽、長沙都有流言在傳播。而且內容波及範圍也越來越廣,什麼黃祖怯戰欲降,蘇飛結黨營私。什麼張允縱弟行兇,蔡威當街械鬥,什麼劉表嫉賢妒能,蔡瑁排除異己,等等等等。反正荊州的高層在這一波流言之下基本上沒幾個能全身而退的。

可若說這謠傳全是胡說八道,捕風捉影卻也不盡然。傳言者深諳謠傳之道,往往是三分真,配上三分假,加上一分猜測,兩分誇大,還預留一分空白,留給聽言者做想象餘地。於是這話頭就越演愈烈,聽得人覺得自己聽得是真相,說的人不覺得自己在造謠。等到被提及的當事人回過神來,早就是傳的滿城風雨,沸沸揚揚的時候了。

甘寧覺得分外的窩火憋屈!本來嘛,局勢大好,眼看著江東軍就要兵退回程,卻不料打著打著,孫權腦袋一亮,把周瑜給支前線了:若是換個人,在這種江東內局剛定,南剿山越,乘新勝之姿勢,西進江夏,可是卻在江夏受阻數月不得寸進,其實銳勢已失的情況,別說攻佔夏口,就是能帶著江東軍全身而退都是祖上燒高香的。

周公瑾卻偏偏做到了,不光做到了,他還把黃祖給趕襄樊去了。看光景,這絕對是江東利好之局勢。

謠言一出,甘寧利好變浮雲,南方戰場裡頭水,混了。這種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甘寧心思透亮的很:前頭說黃祖,罵蘇飛的分明就是周瑜的手筆,可是後頭呢?後頭說劉景升,說蔡瑁的恐怕就是另有其人了。周瑜又不是個傻子,他很有自知之明,對自己江東到底有多少家底,能對付什麼人,到什麼程度,他門清著呢。現在的江東南頭山越還沒完全平定,北邊曹操那裡也是隨時威脅,他家主公打著為父報仇的名義單單對付一個黃祖,不管是大義還是情理,都說的過去。可若是因為亂七八糟的東西激怒了劉景升,讓劉表不管不顧增援江夏,江東軍身上的擔子驟然增重不說,更可能的還是江東會失去這場戰爭的主動權,徹底被荊州牽扯戰爭泥沼。

再仔細一琢磨,這時候誰最像這場戰爭一直持續下去?不用說,肯定是忙活著袁家兄弟的曹操最樂意看他們南邊打仗,這樣他們就騰不出手給他搗亂了。這種攪和事的事,也最有可能是授意於曹操的。

甘寧暗恨地咬牙切齒,偏偏這個節骨眼他還不能輕舉妄動。前頭是虎視眈眈的敵軍,後頭是捉摸不透的上峰,進軍是違令,後退是坐實傳言,卡在中間,甘寧覺得自己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他真想把弄出這些彎彎繞的人揪過來